[发明专利]一种假人躯干扭矩测量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910653342.6 | 申请日: | 2019-07-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0243512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9-17 |
发明(设计)人: | 印炯;王圣明;答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冠驰汽车安全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L3/00 | 分类号: | G01L3/00;G01M7/08;G01M17/007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1601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躯干 主体框架 伺服电机 底端 扭矩测量装置 扭矩传感器 减速机构 联轴器 复位 角度传感器 无外力状态 安装机构 测量效率 顶端连接 定位机构 夹紧机构 扭转测量 装置连接 自动回位 外顶部 自复位 便利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假人躯干扭矩测量装置,包括主体框架,所述主体框架的上方设有伺服电机,所述伺服电机与减速机构装置连接,所述减速机构装置的底端设有扭矩传感器,所述扭矩传感器的底端设有与所述主体框架顶端连接的复位联轴器,所述主体框架的顶端设有位于所述伺服电机下方的角度传感器,所述主体框架的内部设有假人躯干,所述假人躯干的外顶部设有夹紧机构,所述假人躯干的外底部设有定位机构,所述假人躯干的底端与安装机构连接。有益效果为:本设计通过假人躯干的自复位的功能,进而通过复位联轴器的间距产生假人躯干在无外力状态下自动回位扭矩的功能,为假人躯干的扭转测量提高便利的同时加快了测量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假人躯干扭矩测量领域,具体来说,涉及一种假人躯干扭矩测量装置。
背景技术
在汽车应用领域,对汽车安全性能的检测和探索是永无止境的,在实验过程中,为了人员的安全,目前,国内外均采用汽车安全碰撞模型即汽车假人替代真人作为测试工具,来获取检测结果,进而来分析汽车的安全性能。然而目前对假人的固定方式较繁琐且不便利,同时对假人躯干的扭转测量精度低,且测量效率慢,进而影响工作进度。
针对相关技术中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针对相关技术中的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假人躯干扭矩测量装置,以克服现有相关技术所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
为此,本发明采用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假人躯干扭矩测量装置,包括主体框架,所述主体框架的上方设有伺服电机,所述伺服电机与减速机构装置连接,所述减速机构装置的底端设有扭矩传感器,所述扭矩传感器的底端设有与所述主体框架顶端连接的复位联轴器,所述主体框架的顶端设有位于所述伺服电机下方的角度传感器,所述主体框架的内部设有假人躯干,所述假人躯干的外顶部设有夹紧机构,所述假人躯干的外底部设有定位机构,所述假人躯干的底端与安装机构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减速机构装置远离所述伺服电机的一侧通过固定柱与所述主体框架的顶端连接,所述复位联轴器位于所述角度传感器和所述固定柱之间。
作为优选,所述主体框架的底端设有与所述主体框架垂直设置的底板。
作为优选,所述夹紧机构包括设置于主体框架内壁两侧对称设置的躯干夹紧固定板一和躯干夹紧固定板二,所述躯干夹紧固定板一和所述躯干夹紧固定板二的一侧之间通过躯干夹紧连接板连接,所述躯干夹紧固定板一和所述躯干夹紧固定板二的顶端之间通过与所述复位联轴器输出轴连接的顶板连接,所述躯干夹紧固定板一靠近所述假人躯干的一侧设有躯干夹紧定位块。
作为优选,所述定位机构包括设置于所述假人躯干两侧且对称设置的臀管定位板,所述臀管定位板靠近所述假人躯干的一侧均设有臀管限位器,所述臀管限位器均通过臀管定位轴套与所述臀管定位板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安装机构包括设置于所述假人躯干底端的躯干安装托板,所述躯干安装托板与位于所述底板顶端且对称设置的躯干安装轨道活动连接。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本设计通过假人躯干的自复位的功能,进而通过复位联轴器的间距产生假人躯干在无外力状态下自动回位扭矩的功能,为假人躯干的扭转测量提高便利的同时加快了测量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假人躯干扭矩测量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冠驰汽车安全技术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冠驰汽车安全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65334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