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推力器气体分配器有效
申请号: | 201910653082.2 | 申请日: | 2019-07-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0469472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12 |
发明(设计)人: | 汤海滨;刘一泽;张广川;章喆;王一白;任军学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主分类号: | F03H1/00 | 分类号: | F03H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航智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668 | 代理人: | 黄川;史继颖 |
地址: | 100191***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推力 气体 分配器 | ||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电推力器气体分配器,包括第一焊接螺钉、第二焊接螺钉、第一进气管、第二进气管、第一进气管固定座、第二进气管固定座、分配器下底、分配器上底,其中,分配器下底设置有周向输气槽、两对定位榫插槽、第一进气孔、第二进气孔、第一沉孔、第二沉孔、径向输气槽;分配器上底设置有外圈狭缝、内圈狭缝、多个连接臂、与所述两对定位榫插槽对应的两对定位榫、1.4mm阻流板、1.3mm阻流板、1.2mm阻流板、1mm阻流板。通过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可以控制气体流量的分配,以实现更均匀的气体分布,为电推力器提供均匀稳定的中性粒子环境。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推进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推力器气体分配器。
背景技术
电推进是目前航天器上成熟且广泛使用的技术。据预测,2020年将有近一半新卫星将采用电推力器来完成推进。随着微小卫星的逐渐发展,电推力器也朝着低功率化的方向发展,低功率电推力器在微小卫星的编队飞行、位置保持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但电推力器的低功率化也给气体分配器的设计带来了难题。由于进气管路分布不均匀,传统的多孔出气式电推力器气体分配器会造成放电通道内推进剂气体周向和径向分布不均匀,在进气管路出口附近推进剂气体密度远远高于其他区域,由此使得放电通道中性粒子环境不均匀,造成等离子体放电不均匀,电子向阳极的流动加剧,造成了电推力器效率的下降。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已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提出一种狭缝出气的电推力器气体分配器,具有周向和径向输气槽以及双狭缝出气通道。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发明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电推力器气体分配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焊接螺钉、第二焊接螺钉、第一进气管、第二进气管、第一进气管固定座、第二进气管固定座、分配器下底、分配器上底,其中,
所述分配器下底和所述分配器上底均为圆盘形;
所述分配器下底设置有周向输气槽、两对定位榫插槽、第一进气孔、第二进气孔、第一沉孔、第二沉孔、径向输气槽;
所述分配器上底设置有外圈狭缝、内圈狭缝、将外圈狭缝和内圈狭缝分为非均匀的多段的多个连接臂、与所述两对定位榫插槽对应的两对定位榫、1.4mm阻流板、1.3mm阻流板、1.2mm阻流板、1mm阻流板;
所述第一进气孔和所述第二进气孔关于所述分配器下底的圆心中心对称,所述第一沉孔和所述第二沉孔关于所述分配器下底的圆心中心对称,所述第一进气孔和所述第二进气孔的连线与所述第一沉孔和所述第二沉孔的连线垂直;
所述第一焊接螺钉插入所述第一沉孔并焊接固定,所述第二焊接螺钉插入所述第二沉孔并焊接固定;
所述第一进气管穿过所述第一进气管固定座并焊接密封,所述第一进气管固定座焊接固定在所述分配器下底并与所述第一进气孔同心对齐;所述第二进气管穿过所述第二进气管固定座并焊接密封,所述第二进气管固定座焊接固定在所述分配器下底并与所述第二进气孔同心对齐;
所述两对定位榫插槽分别设置于所述分配器上底内圆周和外圆周上且两对定位榫插槽均关于所述分配器上底的圆心中心对称,所述两对定位榫分别插入对应的定位榫插槽,所述分配器下底与所述分配器上底的内外圆周接缝处通过焊接固定密封,所述分配器下底上有内圈环形凹槽、中间环形凹槽、外圈环形凹槽,所述中间环形凹槽即所述周向输气槽,沿所述周向输气槽的槽壁设置的多个径向输气槽与所述周向输气槽相通;
所述分配器上底设置两圈所述1.4mm阻流板、所述1.3mm阻流板、所述1.2mm阻流板和所述1mm阻流板,所述1.4mm阻流板、所述1.3mm阻流板、所述1.2mm阻流板和所述1mm阻流板的高度分别为1.4mm、1.3mm、1.2mm和1mm,插入所述分配器下底的对应位置的内圈环形凹槽和外圈环形凹槽,使得所述分配器上底与所述分配器下底之间形成狭小的喉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未经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65308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