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铁路轨道系统的模拟试验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910651494.2 | 申请日: | 2019-07-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0284383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9-27 |
发明(设计)人: | 赵磊;王红;杨斌;王继军;刘伟斌;赵如锋;高峰;尤瑞林;赵勇;杜香刚;彭志新;施成;宁娜;张鲁顺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铁道建筑研究所;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中国铁路总公司;中铁十九局集团第一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B35/12 | 分类号: | E01B35/12;E01B1/00;E01B2/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40 | 代理人: | 梁文惠 |
地址: | 100081***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试验架 模拟层 模拟试验装置 铁路轨道系统 第二传感器 第一传感器 变形 轨道 不均匀沉降 轨道结构 检测组件 影响分析 有效解决 抵接 体内 验证 试验 申请 | ||
1.一种铁路轨道系统的模拟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试验架体(10);
轨道部分(20),设置在所述试验架体(10)内;
下部基础(30),设置在所述试验架体(10)的底部和所述轨道部分(20)之间;
变形模拟层(40),设置在所述下部基础(30)与所述试验架体(10)的底部之间,所述变形模拟层(40)抵接在所述下部基础(30)的下方;
检测组件(50),包括第一传感器部(51)和第二传感器部(52),所述第一传感器部(51)设置在所述轨道部分(20)上,所述第二传感器部(52)设置在所述下部基础(30)和所述变形模拟层(40)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铁路轨道系统的模拟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变形模拟层(40)包括金属板(41)和能够调节所述金属板(41)的高度的调节支撑件(42),所述金属板(41)抵接在所述下部基础(30)的下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铁路轨道系统的模拟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板(41)包括间隔设置在所述下部基础(30)的底部的多个金属板(41),所述调节支撑件(42)为多个,每个所述金属板(41)与至少两个所述调节支撑件(42)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铁路轨道系统的模拟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支撑件(42)包括底座(421)、设置在所述底座(421)上的调节杆(422)和设置在所述调节杆(422)上的紧固件(423),所述底座(421)固定在所述试验架体(10)上,所述金属板(41)套设在所述调节杆(422)上,通过所述紧固件(423)将所述金属板(41)固定在所述调节杆(422)上。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铁路轨道系统的模拟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试验架体(10)包括底板(11)和设置在所述底板(11)上方的透明围板(12),所述调节支撑件(42)设置在所述底板(11)上,所述下部基础(30)设置在所述透明围板(12)内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铁路轨道系统的模拟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试验架体(10)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底板(11)上方的立柱(13)和挡墙(14),所述透明围板(12)为多个,多个所述透明围板(12)沿所述底板(11)的长度方向设置在所述底板(11)的两侧,所述立柱(13)包括多个,每个所述立柱(13)位于相邻的两个的所述透明围板(12)之间,所述挡墙(14)包括两个,一个所述挡墙(14)位于所述底板(11)的一端,另一个所述挡墙(14)位于所述底板(11)的另一端。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铁路轨道系统的模拟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组件(50)还包括第三传感器部(53)和第四传感器部,所述第三传感器部(53)设置在所述下部基础(30)上,所述第四传感器部设置在所述轨道部分(20)上,所述检测组件(50)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变形模拟层(40)上的千分表(54)。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铁路轨道系统的模拟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试验架体(10)的长度A由所述下部基础(30)的变形波长S与比例尺相乘得到,所述比例尺根据量纲分析法得到,所述试验架体(10)的宽度B为所述轨道部分(20)的宽度的1.5倍以上。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铁路轨道系统的模拟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下部基础(30)为路基,所述下部基础(30)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设置的基床表层、基床底层及地基;或者
所述下部基础(30)为桥梁,所述下部基础(30)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设置的桥梁、桥墩和地基;或者
所述下部基础(30)为隧道,所述下部基础(30)包括由上至下依次的仰拱回填层、隧道衬砌和围岩。
10.权利要求1所述的铁路轨道系统的模拟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轨道部分(20)为无砟轨道,所述轨道部分(20)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设置的钢轨(21)、扣件(22)、轨道板或者道床板(23)、填充层和底座;或者
所述轨道部分(20)为有砟轨道,所述轨道部分(20)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设置的钢轨、扣件、轨枕和道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铁道建筑研究所;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中国铁路总公司;中铁十九局集团第一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铁道建筑研究所;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中国铁路总公司;中铁十九局集团第一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651494.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