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台车动态跟踪方法和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910650596.2 | 申请日: | 2019-07-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0470149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19 |
发明(设计)人: | 刘文旺;黄文斌;李明;安钢;吴小江;李铮;孙宝家;耿丹;李昕洋;余斌;汪万根;陈明潇;苏海涛;安晓哲;张雪 | 申请(专利权)人: | 首钢京唐钢铁联合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F27D21/00 | 分类号: | F27D21/00 |
代理公司: | 11302 北京华沛德权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 | 马苗苗<国际申请>=<国际公布>=<进入 |
地址: | 063200***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标识牌 台车 图像信息 采集 匹配数据 预设位置 数据库 图像信息发送 自动跟踪定位 方法和装置 动态跟踪 多尘环境 图像采集 物体跟踪 动态的 匹配 存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台车动态跟踪方法和装置,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在待测台车上安装标识牌,若所述待测台车为多个,则每个所述待测台车上的标识牌各不相同;S2:采集每个待测台车上对应的所述标识牌的图像信息,并将采集到的图像信息发送至数据库,将采集到的标识牌的图像信息与各待测台车一一对应地相匹配,并存储匹配数据;S3:依次采集通过预设位置的待测台车上的标识牌的图像信息,并将采集到的当前标识牌的图像信息与数据库内的匹配数据相比对,以得到通过预设位置的待测台车的顺序和数量。该方法克服了高温多尘环境下物体跟踪困难的问题,通过图像采集以及标识牌的设置实现了台车动态的自动跟踪定位。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烧结生产设备动态监控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台车动态跟踪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台车是球团或烧结生产过程中的重要设备,台车或篦条损坏容易漏料会影响正常的生产进度,因此台车的定期更换与维护极其重要。球团或烧结中的台车数量由几十到几百不等,更换台车只能在焙烧机或烧结机的头部或尾部进行,需要人工观察确认台车号,这样费时费力。目前,多采用根据台车速度及台车排序进行推算的方法,具体实施是通过人工确认某台车的具体位置,然后再通过台车速度计算经过N时间后,该台车的新的位置,其它台车根据排序进行推算实际的位置,这种方法简单粗糙,由于台车速度动态变化,计算位置跟实际位置常常出现偏差,需要定期校验,离不开人工干预。另外,由于台车壁高温多尘,所以常用的电子(RFID等)跟踪技术无法实施。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台车动态跟踪方法和装置,以至少部分解决上述至少一个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台车动态跟踪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在待测台车上安装标识牌,若所述待测台车为多个,则每个所述待测台车上的标识牌各不相同;
S2:采集每个待测台车上对应的所述标识牌的图像信息,并将采集到的图像信息发送至数据库,将采集到的标识牌的图像信息与各待测台车一一对应地相匹配,并存储匹配数据;
S3:在生产线运行过程中,依次采集通过预设位置的待测台车上的标识牌的图像信息,并将采集到的当前标识牌的图像信息与数据库内的匹配数据相比对,以得到通过预设位置的待测台车的顺序和数量。
进一步地,在步骤S1中,所述标识牌为数字标识形式,且每个待测台车对应不同的数字。
进一步地,在步骤S1中,所述标识牌通过可拆卸连接的方式安装在台车边部的横梁上。
进一步地,在步骤S1中,所述标识牌通过焊接的方式安装于底座,所述底座通过可拆卸连接的方式安装在所述横梁上。
进一步地,在步骤S3中,依次采集通过预设位置的待测台车上的标识牌的图像信息具体为,通过设置在预设位置的摄像机采集所述图像信息。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台车动态跟踪装置,包括:
标识牌,所述标识牌上设置有与待测台车一一对应的标识信息,且各所述标识牌上的标识信息各不相同;
第一图像采集器,所述图像采集器用于采集并输出所述标识牌上的标识信息;
数据存储器,所述数据存储器用于将所述图像采集器采集到的标识信息与各台车配对并储存配对数据;
第二图像采集器,所述第二图像采集器固定设置在生产线旁侧的预设位置,并实时采集通过所述预设位置的标识牌上的标识信息且传输至所述数据存储器。
进一步地,所述标识牌为数字标识牌,且每个待测台车对应不同的数字。
进一步地,所述标识牌可拆卸地安装在台车边部的横梁上。
进一步地,还包括底座,所述标识牌焊接于所述底座,所述底座可拆卸地安装在所述横梁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首钢京唐钢铁联合有限责任公司,未经首钢京唐钢铁联合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65059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