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接收机直流失调监测系统、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有效
申请号: | 201910650370.2 | 申请日: | 2019-07-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0572225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15 |
发明(设计)人: | 王日炎;方林敏;贺黉胤;许智宁;王明照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润芯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B17/29 | 分类号: | H04B17/29;H04B17/21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越秀区哲力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88 | 代理人: | 汤喜友 |
地址: | 510000 广东省广州市黄埔***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接收机 直流 失调 监测 系统 方法 电子设备 存储 介质 | ||
本发明提供接收机直流失调监测系统,包括累加器、存储器、数据处理模块,接收器的模数转换器与累加器连接,累加器与存储器连接,存储器与数据处理模块连接,数据处理模块与接收器的SPI主机连接。本发明涉及接收机直流失调监测方法。本发明还涉及电子设备与可读存储介质,用于执行接收机直流失调监测方法。无论是否做直流失调校准,本发明都能够实时监控零中频接收机电路中产生的直流失调电压,并量化为精确直流失调电压值进行反馈,无论是在芯片测试、芯片分析、还是芯片量产选片中,都能够准确的指示接收机的直流工作状态。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接收机直流失调监测系统、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在现代的无线通信领域中,零中频接收机在低功耗和高集成度方面具有较大优势,因而在当今的无线设备中广泛应用。但无论是在集成电路工业生产中器件或者模块产生的随机偏差,还是本振泄露都会导致直流失调,经过后级增益级的逐级放大后会导致接收机的直流工作点偏移甚至饱和,并使整个通道工作不正常。因此,所有零中频接收机都会做直流失调校准,但是校准结果如何,是否满足要求,如何在量产的时候将校准失败的芯片挑出来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接收机直流失调监测系统,无论是否做直流失调校准,都能够实时监控零中频接收机的输出直流失调电压,并反馈精确的直流失调电压值,以供测试、分析、量产选片等用途。
本发明提供接收机直流失调监测系统,包括累加器、存储器、数据处理模块,接收器的模数转换器与所述累加器连接,所述累加器与所述存储器连接,所述存储器与所述数据处理模块连接,所述数据处理模块与接收器的SPI主机连接;其中,
所述累加器用于对所述模数转换器的输出信号进行累加;
所述存储器用于对所述累加器的数据进行动态存储;
所述数据处理模块用于提取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直流失调电压的符号位并输出,对所述直流失调电压的数字量化值进行高位截取并输出,将所述直流失调电压的数字量化值与过载阈值进行比较并输出过载标识。
进一步地,所述数据处理模块包括数据处理器、比较器、若干输入端口、若干输出端口,所述数据处理器通过所述输入端口与所述存储器连接,所述数据处理器通过所述输出端口与所述SPI主机连接,所述数据处理器与所述比较器连接,所述比较器通过所述输入端口、所述输出端口与所述SPI主机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输入端口的数量为二,所述输入端口包括第一输入端口和第二输入端口,所述数据处理器通过所述第一输入端口与所述存储器连接,所述比较器通过所述第二输入端口与所述SPI主机连接,所述数据处理器通过所述第一输入端口读取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数据,所述比较器通过所述第二输入端口接收所述SPI主机设置的过载阈值。
进一步地,所述输出端口的数量为三,所述输出端口包括第一输出端口、第二输出端口、第三输出端口,所述数据处理器通过所述第一输出端口、所述第二输出端口与所述SPI主机连接,所述比较器通过所述第三输出端口与所述SPI主机连接,所述数据处理器通过所述第一输出端口输出所述直流失调电压的符号位,所述数据处理器通过所述第二输出端口输出所述直流失调电压的数字量化值高位截取结果,所述比较器通过所述第三输出端口输出所述过载标识。
进一步地,所述存储器为随机存取存储器。
接收机直流失调监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接收信号,接收接收机的模数转换器的输出信号;
累加信号,对所述模数转换器的输出信号进行累加;
存储信号,对累加的信号进行动态存储;
处理信号,提取存储的直流失调电压的符号位,对所述直流失调电压的数字量化值进行高位截取,将所述直流失调电压的数字量化值与过载阈值进行比较;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润芯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广州润芯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65037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