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具有带可变渗透率的管芯结构的热管有效
申请号: | 201910650206.1 | 申请日: | 2019-07-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0736376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2-24 |
发明(设计)人: | M.T.诺尔思 | 申请(专利权)人: | 实迈公司 |
主分类号: | F28D15/04 | 分类号: | F28D15/04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72001 | 代理人: | 邹松青;谭祐祥 |
地址: | 美国特***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具有 可变 渗透 管芯 结构 热管 | ||
1.一种热管,包括:
第一端和第二相对端,其中,所述第一端限定蒸发器区域,并且第二端限定冷凝器区域,其中所述热管包括从所述第一端延伸到所述第二端的内壁;以及
管芯结构,其邻近所述内壁设置并沿着从所述第一端朝向所述第二端的方向延伸,所述管芯结构包括沿着所述方向延伸的第一管芯结构区域,所述第一管芯结构区域具有限定第一孔隙尺寸的管芯颗粒,所述管芯结构包括从所述第一管芯结构区域沿着所述方向延伸的第二管芯结构区域,所述第二管芯结构区域具有限定与所述第一孔隙尺寸不同的第二孔隙尺寸的管芯颗粒,其中所述第二孔隙尺寸与所述第一孔隙尺寸的比率为至少1.5:1,并且
其中,所述管芯结构包括第三管芯结构区域,所述第三管芯结构区域从所述第二管芯结构区域沿着所述方向延伸并且具有限定第三孔隙尺寸的管芯颗粒,所述第三孔隙尺寸不同于所述第一孔隙尺寸和所述第二孔隙尺寸两者,其中所述第一管芯结构区域沿所述方向具有第一长度,所述第二管芯结构区域沿着所述方向具有第二长度,并且所述第三管芯结构区域沿所述方向具有第三长度,其中所述第三长度大于所述第二长度,并且所述第二长度大于所述第一长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管,其中,所述管芯结构沿着所述方向从所述蒸发器区域连续地延伸到所述冷凝器区域。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管,其中,所述热管是细长的密封管,并且其中所述管芯结构至少部分地限定内部蒸气空间,所述内部蒸气空间沿着所述方向从所述第一端延伸到所述第二端。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管,其中,所述热管包括中空本体,所述中空本体具有扁平的非柱形形状并限定内部蒸气空间,其中所述管芯结构在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之间延伸。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管,其中,所述第一管芯结构区域定位成接近所述蒸发器区域,并且所述第二管芯结构区域定位成接近所述冷凝器区域。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管,其中所述第三孔隙尺寸大于所述第二孔隙尺寸。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管,其中所述第二长度与所述第一长度的比率为至少1.5:1。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管,其中,所述管芯结构沿所述第一管芯结构区域和第二管芯结构区域两者的至少一部分逐渐减小。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管,其中,所述第一管芯结构区域中的基本上每一颗粒具有第一共同尺寸,并且所述第二管芯结构区域中的基本上每一颗粒具有不同于所述第一共同尺寸的第二共同尺寸。
10.一种热管,包括:
限定内部蒸气空间的中空本体,所述中空本体具有蒸发器区域、冷凝器区域以及沿着所述中空本体的长度设置在所述蒸发器区域和所述冷凝器区域之间的中间区域;
联接到所述中空本体的内壁的管芯结构;以及
设置在所述中空本体内的工作流体,其中当向所述蒸发器区域处的所述工作流体施加热量时,所述工作流体被构造成蒸发成蒸气状态,以所述蒸气状态通过所述内部蒸气空间,在所述冷凝器区域处从所述蒸气状态冷凝回到液体状态,并且以所述液体状态通过所述管芯结构从所述冷凝器区域返回到所述蒸发器区域,使得沿着所述中间区域,冷凝的液态工作流体沿方向移动通过所述管芯结构;
其中,所述管芯结构包括:第一管芯结构区域,所述第一管芯结构区域具有沿所述方向的第一长度并且具有限定第一孔隙尺寸的管芯颗粒;具有沿着所述方向的第二长度的第二管芯结构区域,所述第二管芯结构区域从所述第一管芯结构区域沿着所述方向延伸;以及具有沿着所述方向的第三长度的第三管芯结构区域,所述第三管芯结构区域从所述第二管芯结构区域沿所述方向延伸,其中所述第三长度大于所述第二长度并且所述第二长度大于所述第一长度,其中所述第二管芯结构区域具有限定不同于所述第一孔隙尺寸的第二孔隙尺寸的管芯颗粒,并且其中所述第三管芯结构区域具有限定不同于所述第一孔隙尺寸和所述第二孔隙尺寸的第三孔隙尺寸的管芯颗粒。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实迈公司,未经实迈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650206.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立体传热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 下一篇:高性能散热器铝型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