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轮胎胎面胶有效
| 申请号: | 201910650193.8 | 申请日: | 2019-07-18 |
| 公开(公告)号: | CN110372930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11 |
| 发明(设计)人: | 周天明;杜红涛;任衍峰;张小飞;张庆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赛轮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8L9/06 | 分类号: | C08L9/06;C08L91/00;C08L9/00;C08L7/00;C08L91/06;C08L15/00;C08L101/00;C08K13/02;C08K3/36;B60C1/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金硕果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59 | 代理人: | 李丹凤 |
| 地址: | 266045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轮胎 胎面胶 | ||
本发明属于轮胎胎面胶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轮胎胎面胶。该轮胎胎面胶包括以下重量份组分:天然橡胶13.0~23.0份,钕系顺丁橡胶11.0~21.0份,高苯乙烯溶聚丁苯橡胶39.9~53.6份,中苯乙烯溶聚丁苯橡胶27.0~37.0份,白炭黑78.0~88.0份,环保芳烃油13.0~23.0份,硅烷偶联剂10.0~16.0份,抗湿滑树脂2.0~8.0份,活性剂3.0~5.0份,白炭黑分散剂2.0~4.0份,烷氧基硅改性聚丁二烯液体橡胶2.0~6.0份,防老剂3.0~5.0份,防护蜡1.0~2.0份,促进硫化剂4.4~6.4份。该轮胎胎面同时具有低滚阻、抗湿滑、干地制动性能优良的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胎面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轮胎胎面胶。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行业的发展以及人们节能环保意识以及安全意识的增强,社会对轮胎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如轮胎的节能环保、安全性能等。轮胎的节能环保主要指轮胎滚动阻力小,从而降低油耗、减少废气排放。安全性能主要是指轮胎制动距离短,减少或避免交通事故的发生。轮胎制动距离包括湿地制动距离和干地制动距离,湿地制动性能是衡量轮胎在雨天行驶安全性的重要指标,但由于轮胎大部分时间在干路面上行驶,因此干地制动性能也非常重要,要获得良好的干地制动性能,可以通过提高配方中的苯乙烯含量、白炭黑、炭黑用量等方式达到,但随着苯乙烯、白炭黑、炭黑用量的提升,轮胎的滚阻也会相应的提升,因此,提高轮胎干地制动性能和降低轮胎滚阻之间存在矛盾。现有技术主要围绕降低轮胎滚阻、提高轮胎抗湿滑性能及耐磨耗性能进行研究,对干地制动性能鲜有研究。如何在提高轮胎干地制动性能的同时,降低滚阻且确保良好的湿地制动性能,面临较大的挑战。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轮胎胎面胶,本发明的轮胎胎面同时具有低滚阻、抗湿滑、干地制动性能优良的优点,极大的提高了轮胎在干地上的行驶性能。
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轮胎胎面胶,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重量份组分:天然橡胶13.0~23.0份,钕系顺丁橡胶11.0~21.0份,高苯乙烯溶聚丁苯橡胶39.9~53.6份,中苯乙烯溶聚丁苯橡胶27.0~37.0份;白炭黑78.0~88.0份,环保芳烃油13.0~23.0份,硅烷偶联剂10.0~16.0份,抗湿滑树脂2.0~8.0份,活性剂3.0~5.0份,白炭黑分散剂2.0~4.0份,烷氧基硅改性聚丁二烯液体橡胶2.0~6.0份,防老剂3.0~5.0份,防护蜡1.0~2.0份,促进硫化剂4.4~6.4份。
优选地,所述轮胎胎面胶,包括以下重量份组分:天然橡胶18.0份,钕系顺丁橡胶16.0份,高苯乙烯溶聚丁苯橡胶46.75份,中苯乙烯溶聚丁苯橡胶32.0份;白炭黑83.0份,环保芳烃油17.7份,硅烷偶联剂14.0份,抗湿滑树脂5.0份,活性剂4份,白炭黑分散剂3.0份,烷氧基硅改性聚丁二烯液体橡胶4.0份,防老剂4.0份,防护蜡1.5份,促进硫化剂5.4份。
优选地,所述高苯乙烯聚丁苯橡胶的苯乙烯含量为30-40%,且充油。
优选地,所述中苯乙烯溶聚丁苯橡胶的苯乙烯含量为20-30%,且不充油。
优选地,所述硅烷偶联剂为Si-69。
优选地,所述抗湿滑树脂为聚α甲基苯乙烯树脂。
优选地,所述烷氧基硅改性聚丁二烯液体橡胶为烷氧基硅改性,分子量在2500~4000g/mol,烷氧基改性官能团度在1.5~2.5,所述烷氧基硅改性聚丁二烯液体橡胶结构式如下:
优选地,所述白炭黑分散剂为分散剂TYC054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赛轮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赛轮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65019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