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抽真空法电热功能陶瓷的制造方法、产品及应用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649613.0 | 申请日: | 2019-07-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0436903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12 |
发明(设计)人: | 李岱祺;李建强;蔡光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纺织大学 |
主分类号: | C04B35/14 | 分类号: | C04B35/14;C04B35/622 |
代理公司: | 武汉市首臻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2229 | 代理人: | 刘牧 |
地址: | 430205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高聚物溶液 毛坯体 陶瓷前驱体 抽真空法 电热功能 成型体 浸渍体 陶瓷 电热利用率 空间抽真空 发热均匀 隔氧条件 施工应用 陶瓷窑炉 制作材料 混合物 烧结 陶瓷粉 陶瓷泥 毛坯 导电 整块 置入 制造 送入 取出 体内 应用 | ||
一种抽真空法电热功能陶瓷的制造方法,先对陶瓷前驱体压制成型以得到毛坯体,再将毛坯体整体置入含碳高聚物溶液的内部,然后对毛坯体、含碳高聚物溶液所共在的空间抽真空,直至含碳高聚物溶液渗透入毛坯体内以得到浸渍体,再将浸渍体从含碳高聚物溶液中取出以得到成型体,然后将成型体送入陶瓷窑炉内在隔氧条件下进行烧结以获得产品,所述陶瓷前驱体的制作材料为陶瓷泥、陶瓷粉或两者的混合物。本设计不仅电热利用率较高,便于施工应用,而且能使产品整块导电,发热均匀。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功能陶瓷的生产工艺,尤其涉及一种抽真空法电热功能陶瓷的制造方法、产品及应用方法,具体适用于增强热传导效率,提高电热利用率。
背景技术
功能陶瓷,是指在应用时主要利用其非力学性能的陶瓷,其通常具有一种或多种功能。
传统的地暖式采暖中,通常是在瓷砖下面埋设发热线(发热线基本都由金属电阻丝或碳纤维组成),发热线通电发热并将热量通过瓷砖表面散发到室内中,对室内进行供暖保温。这种通电发热的工艺存在的问题是:①电热利用率不高,发热线形成的发热层与瓷砖之间会形成层间热阻碍;②施工复杂,需要将发热线预埋在深处,分层施工,周期长;③施工层厚,降低了室内高度。
公开该背景技术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增加对本专利申请的总体背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电热利用率较低的缺陷与问题,提供一种电热利用率较高的抽真空法电热功能陶瓷的制造方法、产品及应用方法。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抽真空法电热功能陶瓷的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毛坯体的制取:先对陶瓷前驱体压制成型以得到毛坯体,该毛坯体静置时不松散;所述陶瓷前驱体的制作材料为陶瓷泥、陶瓷粉或两者的混合物,所述陶瓷泥为陶瓷粉与水混合而成的泥状混合物;
第二步,成型体的制取:先将上述毛坯体整体置入含碳高聚物溶液的内部,再对毛坯体、含碳高聚物溶液所共在的空间抽真空,直至含碳高聚物溶液渗透入毛坯体内以得到浸渍体,然后将浸渍体从含碳高聚物溶液中取出以得到成型体;所述含碳高聚物溶液的溶质为酚醛树脂、环氧树脂、聚丙烯腈、苯二甲酰苯二胺、聚酰胺、聚乙烯醇、纤维素、木质素、丝素蛋白中的任意一种;
第三步,陶瓷的烧结成型:先将上述成型体送入陶瓷窑炉内,再对成型体在隔氧条件下进行烧结,以获得所述的电热功能陶瓷。
所述陶瓷粉的组成成分及其重量份比为:二氧化硅40―70,三氧化二铝10―30,余料2―20,所述余料为氧化钠、氧化钾、氧化钙、二氧化钛中的任意一种或任意组合。
所述陶瓷粉的制取原料为高岭土、纳长石、钾长石、石英、云母、锂辉石、蒙脱土、伊利石、滑石、堇青石中的任意一种或任意组合。
所述含碳高聚物溶液的质量百分比浓度为5%―30%。
所述浸渍体中,含碳高聚物溶液对毛坯体的渗透结果为:部分渗透或由内至外全部渗透。
所述成型体被送入陶瓷窑炉之前,先对成型体干燥。
所述隔氧条件为:成型体被包围在惰性气体中,或成型体被包围在木炭粉中,或成型体周围的空间被抽真空。
所述烧结的温度为1000―1400℃,烧结的时间为1―3h。
一种电热功能陶瓷,其依据上述的抽真空法电热功能陶瓷的制造方法制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纺织大学,未经武汉纺织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64961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