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机械抛光机床在审
| 申请号: | 201910649116.0 | 申请日: | 2019-07-18 |
| 公开(公告)号: | CN110370155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0-25 |
| 发明(设计)人: | 郑元态;王逸群;徐月美 | 申请(专利权)人: | 徐月美 |
| 主分类号: | B24B29/02 | 分类号: | B24B29/02;B24B47/12;B24B41/06;B24B41/00;B24B41/02 |
| 代理公司: | 北京艾皮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777 | 代理人: | 李德胜 |
| 地址: | 311800 浙江省绍兴***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偏心板 机械抛光 主动轴 齿轮 卡条 转轮 机床 齿条啮合 方向相反 滚动连接 加工效率 抛光机构 抛光效果 抛光装置 抛光组件 驱动电机 驱动转轮 往复行走 有效解决 圆周运动 转动设置 固定的 嵌合 转动 输出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机械抛光机床,具体是一种通过偏心板驱动转轮作圆周运动从而带动卡条和反向抛光组件往复横向移动,利用齿轮与固定的齿条啮合使得齿轮的转动方向与实际行走方向相反,提高加工效率的装置,其有效解决了现有的抛光装置抛光效果不佳的问题。往复行走机构包括连接在驱动电机输出端的主动轴、安装在主动轴下端的偏心板、转动设置在偏心板外缘下部的转轮,以及与转轮相嵌合滚动连接的卡条,其中,卡条固定连接在反向抛光机构上。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加工机床,具体是一种机械抛光机床。
背景技术
抛光是实用高速旋转的抛光轮(圆周速度在20米/秒以上)压向工件,使磨料对工件表面产生滚压和微量切削,从而获得光亮的加工表面。
抛光能够得到光滑表面或镜面光泽的目的,有时也用以消除光泽(消光)。通常以抛光轮作为抛光工具。抛光轮一般用多层帆布、毛毡或皮革叠制而成,两侧用金属圆板夹紧,其轮缘涂敷由微粉磨料和油脂等均匀混合而成的抛光剂。
现有的抛光机在使用时大多通过平面旋转的工具与工件接触,其产生的反作用力十分小,因此加工的效果并不是十分理想,需要通过多次反复加工才能达到要求。
发明内容
基于上述背景技术中所提到的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为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机械抛光机床。
本发明通过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克服以上技术问题,具体为:
一种机械抛光机床,包括底板、固定在底板上的立柱、固定于立柱上端的顶板、安装在顶板上的驱动电机、连接驱动电机的往复行走机构、连接往复行走机构的反向抛光机构,所述往复行走机构包括连接在驱动电机输出端的主动轴、安装在主动轴下端的偏心板、转动设置在偏心板外缘下部的转轮,以及与转轮相嵌合滚动连接的卡条,其中,卡条固定连接在反向抛光机构上。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反向抛光机构包括上端固定卡条的移动架、转动设置在移动架上部的压轮、转动设置在移动架下端的齿轮,以及与齿轮固定连接的滚筒,立柱的中部固定连接有上表面与压轮滚动连接的导向板,在导向板的下部固定连接有与齿轮相啮合的齿条。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滚筒的表面具有磨砂结构,并采用金属材质所制。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还包括弹性托举装置,所述弹性托举装置包括设置在滚筒下方的工作台、两个上端铰接在工作台下表面的伸缩杆、与伸缩杆下部通过压簧弹性套接的套筒,其中,套筒的下端铰接在底板上。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工作台的端部固定连接有滑块,滑块嵌合滑动在固定于立柱上的导槽。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立柱通过加强筋固定连接在底板上。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压簧始终处于压缩状态,驱动电机通过导线连接电源和控制器。
采用以上结构后,本发明相较于现有技术,具备以下优点:该装置利用电机带动偏心板驱动转轮作圆周运动从而带动卡条和反向抛光组件往复横向移动,在横向移动的同时,通过齿轮与固定的齿条啮合使得齿轮的转动方向与实际行走方向相反,最终带动用于抛光的滚筒对工件表面进行反向抛光,加工效果更佳,且在滚筒的下方设置了具有弹性的工作台,保证工件始终与滚筒下部贴合接触,提高加工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机械抛光机床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机械抛光机床中移动架和滚筒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机械抛光机床中导槽和滑块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徐月美,未经徐月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64911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