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检测方法、装置、服务器及存储介质有效
| 申请号: | 201910646703.4 | 申请日: | 2019-07-17 |
| 公开(公告)号: | CN110493476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10 |
| 发明(设计)人: | 何洋;胡入祯;戴晶;邵妍;叶艳;鲁银冰;林宇俊;许鑫伶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移(杭州)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4M3/22 | 分类号: | H04M3/22 |
| 代理公司: | 上海晨皓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60 | 代理人: | 成丽杰 |
| 地址: | 310011 浙江省杭州***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检测 方法 装置 服务器 存储 介质 | ||
1.一种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在确定用户的通话行为数据指示用户的通话行为符合第一预设条件后,根据所述第一预设条件中的陌生电话号码确定可疑电话号码,其中,所述第一预设条件包括所述用户在第一预设时长内的呼叫次数大于第一阈值,且,所述用户的电话号码属于被叫方的陌生电话号码;或者,所述用户在接听陌生电话号码后的第二预设时长内,呼叫预设电话号码集中的电话号码,所述预设电话号码集中包括报警电话号码,和/或,客服电话号码;
根据所述可疑电话号码的第一通话特征,确定所述可疑电话号码是否为诈骗电话号码;其中,所述可疑电话号码的第一通话特征是根据所述可疑电话号码的通话行为数据,和/或,所述可疑电话号码的消费行为数据确定的;
在所述根据所述可疑电话号码的第一通话特征,确定所述可疑电话号码是否为诈骗电话号码之后,所述检测方法还包括:
获取所述诈骗电话号码的通话行为数据;
根据所述诈骗电话号码的通话行为数据,确定受害者电话号码;
根据所述受害者电话号码的通话行为数据,确定所述受害者的易感级别;
在所述根据所述受害者电话号码的通话行为数据,确定所述受害者的易感级别之后,所述检测方法还包括:
获取受害者的第二通话特征;所述受害者的第二通话特征是根据所述受害者电话号码的通话行为数据,和/或,所述受害者的消费行为数据确定的;
将所述受害者的易感级别和所述受害者的第二通话特征,作为样本数据;
根据所述样本数据,以及待测用户的第三通话特征,确定所述待测用户的易感级别;所述待测用户的第三通话特征根据所述待测用户的通话行为数据,和/或,所述待测用户的消费行为数据确定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可疑电话号码的第一通话特征,确定所述可疑电话号码是否为诈骗电话号码,具体包括:
将所述可疑电话号码记录在可疑电话号码集中;
根据可疑电话号码集中各所述可疑电话号码的第一通话特征,确定各所述可疑电话号码对应的空间点,得到可疑电话号码点集;
通过离群点检测算法,确定所述可疑电话号码点集中的离群点;
判断所述可疑电话号码是否为离群点;
若判断结果为是,则确定所述可疑电话号码为诈骗电话号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受害者电话号码的通话行为数据,确定所述受害者的易感级别,具体包括:
根据所述受害者电话号码的通话行为数据,以及各个易感级别的第二预设条件,确定所述受害者的易感级别。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样本数据,以及待测用户的第三通话特征,确定所述待测用户的易感级别,具体包括:
利用k最近邻算法,确定所述样本数据中,与所述待测用户的第三通话特征最接近的前N个所述受害者的第二通话特征;N为正整数;
根据所述最接近的前N个所述受害者的第二通话特征对应的易感级别,确定所述待测用户的易感级别。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移(杭州)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移(杭州)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646703.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