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网系统频率调整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有效
| 申请号: | 201910644919.7 | 申请日: | 2019-07-17 |
| 公开(公告)号: | CN110445164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30 |
| 发明(设计)人: | 程亮;乔颖;黄俊辉;鲁宗相;朱寰;叶一达;郭莉;谢珍建;李琥;刘国静;程锦闽;高松;葛毅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清华大学;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2J3/36 | 分类号: | H02J3/36;H02J3/48;H02J3/24;H02J3/06 |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进京联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06 | 代理人: | 孙岩 |
| 地址: | 210029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电网 系统 频率 调整 方法 装置 计算机 设备 存储 介质 | ||
本申请提供电网系统频率调整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该方法包括:根据柔性直流输电换流站的控制策略,确定柔性直流输电换流站中的节点类型,获取异步互联电网系统频率调整的潮流方程,根据不同节点类型求解潮流方程,得到异步互联电网系统中各个支路的功率潮流分布、功率损耗以及电压损耗,并根据功率潮流分布、功率损耗以及电压损耗,对异步互联电网系统进行调整,以实现异步互联电网系统之间的频率调整,从而提高了多区域系统频率的稳定性。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力系统运行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电网系统频率调整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新能源电场的逐步并入,电力系统的规模不断扩大,电力系统的形态逐步向多区域电网互联转变。
传统技术中,采用高压直流输电技术实现多区域电网互联。但是,传统技术中,各区域交流子系统不再具备有功功率扰动事件发生时的相互支援能力,恶化了多区域电网的频率调整性能,无法考虑异步互联电网跨区域的频率调整,降低了多区域系统频率的稳定性。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能够提高多区域系统频率的稳定性的电网系统频率调整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网系统频率调整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根据柔性直流输电换流站的控制策略,确定所述柔性直流输电换流站中的节点类型,其中,所述柔性直流输电换流站通过交流子系统以及直流子系统构成;
获取异步互联电网系统频率调整的潮流方程;
根据不同所述节点类型,求解所述潮流方程,实现所述异步互联电网系统之间的频率调整,得到所述异步互联电网系统中各个支路的功率潮流分布、功率损耗以及电压损耗,并根据所述功率潮流分布、所述功率损耗以及所述电压损耗,对所述异步互联电网系统的频率进行调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交流子系统包括公共连接节点,所述直流子系统包括直流互联节点;
所述根据柔性直流输电换流站的控制策略,确定所述柔性直流输电换流站中的节点类型,包括:
根据所述柔性直流输电换流站的不同控制策略,分别确定所述柔性直流输电换流站中,所述公共连接节点以及所述直流互联节点的节点类型。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根据所述柔性直流输电换流站的不同控制策略,分别确定所述柔性直流输电换流站中,所述公共连接节点以及所述直流互联节点的节点类型,包括:
根据所述柔性直流输电换流站在无功电流通道的控制策略,以及在有功电流通道的控制策略,获取所述柔性直流输电换流站的控制策略;
根据柔性直流输电换流站的所述控制策略,确定所述公共连接节点以及所述直流互联节点的节点类型,其中,所述控制策略包括恒定直流电压策略、恒定功率控制策略和下垂控制策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获取所述柔性直流输电换流站的稳态分析模型,其中,所述稳态分析模型包括所述直流子系统的第一注入有功功率。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获取所述柔性直流输电换流站的稳态分析模型,包括:
根据所述公共连接节点的第二注入有功功率,得到所述柔性直流输电换流站的输出电流;
根据所述输出电流,获取所述柔性直流输电换流站的第一损耗、所述柔性直流输电换流站中变压器以及相阻抗的第二损耗;
对所述第一损耗与所述第二损耗求和,得到所述柔性直流输电换流站的总损耗;
根据所述柔性直流输电换流站的总损耗以及所述第二注入有功功率,得到所述直流子系统的第一注入有功功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清华大学;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国家电网有限公司,未经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清华大学;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国家电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64491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