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区域多逆变器并网的联合孤岛检测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639555.3 | 申请日: | 2019-07-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0289637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9-27 |
发明(设计)人: | 朱见涛;曹振武;郭振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腾微网(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3/38 | 分类号: | H02J3/38;H02J3/48;G01R31/08 |
代理公司: | 北京律远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74 | 代理人: | 王冠宇 |
地址: | 100070 北京市丰台区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孤岛检测 载波信号 多逆变器 逆变器 正反馈 并网 孤岛 电力载波信号 继电保护技术 载波发送装置 载波接收装置 并网点电压 电网 触发电压 单相光伏 发生装置 光伏并网 配电线路 有功输出 载波接入 检测 变电站 发送 联合 | ||
本发明属于光伏并网继电保护技术领域,尤其为一种区域多逆变器并网的联合孤岛检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采用基于载波信号的远程孤岛检测与基于电压正反馈的本地孤岛检测方法相结合的解决方案;S2:在变电站加入一个载波信号发生装置,在每个单相光伏逆变器内集成一个载波接入模块;S3:远程载波发送装置在电网有点的时候不断的向区域内的配电线路内发送电力载波信号;S4:电网出现故障时,载波接收装置不能接收到载波信号,区域内的逆变器都会启动基于电压正反馈的孤岛检测策略,降低有功输出电流,从减低并网点电压,触发电压过限保护。本发明可靠性高,可准确的检测孤岛电压幅值,从而可更好的对孤岛进行检测。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伏并网继电保护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区域多逆变器并网的联合孤岛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人们对于环境改善和清洁能源应用方面越来越关注,分布式光伏发电技术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应用,国家的扶贫政策也与分布式光伏发电相结合,增加了分布式光伏发电的应用规模。光伏逆变器是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中的关键电力电子设备。为了电网整体的安全运行,光伏逆变器并网标准中其中一项重要的标准就是具有孤岛检测的功能。也就是在配网系统出现故障不供电的情况下,光伏逆变器需要能够准备检测到配电网的状态,并停止向负荷供电,防止对负荷和维修人员造成伤害。
现在孤岛的孤岛检测技术分为被动与主动两种,被动的在负载与逆变电源正好匹配的时候,无法正确的检测。主动检测技术是主动在电网中加入一定的扰动,可以解决上述问题。但是,会对电网注入大量的谐波。而且,对于多个发电单元同时向电网注入相似扰动对于孤岛的正确检测的影响还没有进一步的研究。分布式发电系统多以单相的形式完成并网,对于在一个区域内多个单相光伏逆变器并联运行的情况,如何减少主动孤岛检测方法对电能质量的影响,同时提高孤岛检测准确率还没有好的方法。
因此我们提出了一种区域多逆变器并网的联合孤岛检测方法用于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区域多逆变器并网的联合孤岛检测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区域多逆变器并网的联合孤岛检测方法,包括S1:采用基于载波信号的远程孤岛检测与基于电压正反馈的本地孤岛检测方法相结合的解决方案;
S2:在变电站加入一个载波信号发生装置,在每个单相光伏逆变器内集成一个载波接入模块;
S3:远程载波发送装置在电网有点的时候不断的向区域内的配电线路内发送电力载波信号;
S4:电网出现故障时,载波接收装置不能接收到载波信号,区域内的逆变器都会启动基于电压正反馈的孤岛检测策略,降低有功输出电流,从减低并网点电压,触发电压过限保护;
S5:采用一种变系数的电压正反馈法;逆变器在执行孤岛检测策略时,有功电流的给定如下式所示: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远程与本地孤岛检测方法相结合,本地主动孤岛检测算法不是在整个运行时间内都启动,只在载波信号发生丢失的情况下启动,这种方式大大较少了基于电压正反馈控制的主动孤岛检测方法对光伏逆变器并网功率稳定性的影响,更有利于MPPT算法正常工作,提高太阳能资源的利用效率;
在载波装置信号丢失的情况下,分布式光伏逆变器会启动基于电压控制的正反馈孤岛检测策略,这种策略相比基于频率扰动的策略对供电线路电能质量的影响小很多,并且更易于实际实现,检测电压幅值准确度高,更易于对孤岛情况的准确判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腾微网(北京)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中腾微网(北京)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63955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