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金属零件增材制造过程温度场预估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639411.8 | 申请日: | 2019-07-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0414103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24 |
发明(设计)人: | 孙东科;陈俊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F30/13 | 分类号: | G06F30/13;G06T17/20;G06F113/10;G06F119/08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 代理人: | 王美章 |
地址: | 210096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金属 零件 制造 过程 温度场 预估 方法 | ||
1.一种金属零件增材制造过程温度场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数值模拟和有限差分算法,建立金属零件增材制造动态温度场,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初始化增材制造系统状态、确定粉床体积及网格边长、确定金属零件材料属性;
步骤2,确定金属零件三维模型并根据网格边长划分模型,确定迭代时间步长;
根据步骤1定义的网格边长将金属零件三维模型转化为三维矩阵;
根据步骤1定义的金属零件材料属性和网格边长确定迭代时间步长,具体计算迭代时间步长需满足稳态时间步长方程,完成模拟的参数准备阶段;
步骤3,开始模拟后,根据打印状态将ti时刻归类为铺粉状态或扫描状态;
步骤4,确定ti时刻对应的边界条件来进而确定边界的传热方式;
步骤5,计算ti时刻温度场;
使用有限差分法和焓方法计算ti时刻温度场;
步骤6,判断ti时刻是否为打印最后一个时刻,若是则温度场计算结束,否则进入步骤3,以此循环,直到完成所有时刻温度场计算,并进行后处理;
步骤5,使用有限差分法和焓方法计算ti时刻温度场;
传热控制方程由下式定义:
式中:ρ、Cp、λ分别为金属零件材料的密度、比热容、导热系数;T为当前网格温度;为向量微分算子;Hf为当前网格的焓值;fs为当前网格中固相物质的量百分比;
将上式依据有限差分法展开为三维差分形式,如下式所示:
其中:αp(i,j,k)=1-αe(i,j,k)-αw(i,j,k)-αn(i,j,k)-αs(i,j,k)-αt(i,j,k)-αb(i,j,k);
式中:T为当前网格温度;V为单位网格体积;t为当前时刻;
焓方法处理结晶潜热三维差分方程由下式定义:
式中:H为焓;
焓的定义如下式所示:
H=CpT+flLh
式中:Lh为金属材料结晶潜热;fl为该单位网格中液相物质的量百分比;fl值由下式确定:
式中:fs为该单位网格中固相物质的量百分比;Tm为固相线温度;Tl为液相线温度;
网格新温度由其对应的焓推出,如下式所示:
式中:Hnew为该单位网格新焓值;Hs为该单位网格全为固相时所对应的焓值;Hl为该单位网格全为液相时所对应的焓值;Lh为金属材料结晶潜热;
此外需对fl进行归一化处理,使之不大于1,不小于0;
对于大于1的fl值,令其为1;
对于小于0的fl值,令其为0;
对于0到1的区间内的fl值,不对其进行处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金属零件增材制造过程温度场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
增材制造系统状态包括:熔池初始温度、熔池体积、粉末材料初始温度、光束或电子束扫描速度、光束或电子束有效作用深度及功率,其中,粉末材料有预热处理,则粉末材料初始温度为预热后温度;
根据模拟精度和粉床体积定义网格边长,模拟精度越高,网格边长越小,相应的模拟耗时也越长,其对应的关系如下式所示:
式(1)中:L、W、H分别为粉床的长、宽、高;
tsim为模拟耗时;
N表示计算机同时计算网格的温度场数量;
a表示网格的边长;
titer表示计算机计算一个网格温度场时所需要的时间;
l表示迭代的次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南大学,未经东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639411.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海上风力发电结构疲劳分析方法
- 下一篇:一种共晶预测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