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确定预编码矩阵指示的方法、用户设备和基站有效
| 申请号: | 201910638072.1 | 申请日: | 2013-05-10 |
| 公开(公告)号: | CN110460361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19 |
| 发明(设计)人: | 王建国;周永行;伍勇;夏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4B7/0456 | 分类号: | H04B7/0456;H04B7/06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518129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确定 预编 矩阵 指示 方法 用户 设备 基站 | ||
本发明实施例一种确定预编码矩阵指示的方法、用户设备和基站。该方法包括:接收基站发送的第一参考信号集,其中该第一参考信号集与一个用户设备特定的矩阵或矩阵集合相关联;基于该第一参考信号集,选择一个预编码矩阵,其中该预编码矩阵为用户设备特定的矩阵或者矩阵集合的函数;向该基站发送预编码矩阵指示,该预编码矩阵指示与所选择的预编码矩阵相对应。本发明实施例能够在不过多增加反馈开销的条件下提高CSI反馈精度,从而提高系统性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无线通信领域,并且更具体地,涉及确定预编码矩阵指示的方法、用户设备和基站。
背景技术
通过发射BF(Beam Forming,波束赋形)或预编码技术,并通过接收合并技术,MIMO(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多入多出)无线系统可以得到分集和阵列增益。利用BF或者预编码的典型系统通常可以表示为
y=HVs+n
其中y是接收信号矢量,H是信道矩阵,V是预编码矩阵,s是发射的符号矢量,n是测量噪声。最优预编码通常需要发射机完全已知CSI(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信道状态信息)。常用的方法是用户设备对瞬时CSI进行量化并反馈给基站。现有LTE R8系统反馈的CSI信息包括RI(Rank Indicator,秩指示)、PMI(Precoding Matrix Indicator,预编码矩阵指示)和CQI(Channel Quality Indicator,信道质量指示)等,其中RI和PMI分别指示使用的层数和预编码矩阵。通常称所使用的预编码矩阵的集合为码本(有时称其中的每个预编码矩阵为码字)。现有LTE(Long Term Evolution,长期演进)R8 4天线码本基于豪斯荷尔德(Househoulder)变换设计,R10系统则针对8天线进一步引入了双码本设计。上述两种码本主要针对常规基站的天线设计。常规基站采用固定的或者远程电调的下倾角控制垂直向天线波束方向,只有水平向可以通过预编码或者波束赋形动态调整其波束方向。
为了降低系统费用同时达到更高的系统容量和覆盖要求,AAS(Active AntennaSystems,有源天线系统)在实践中已广泛部署,目前启动的LTE R12标准正在考虑引入AAS系统之后对通信性能的增强。相对于传统的基站天线,AAS进一步提供了垂直方向的设计自由度,同时,由于便于部署,其天线端口可以进一步增加,例如目前LTE R12及其未来演进版本包含的天线端口数可以是8、16、32、64甚至更多。这对于码本设计特别是其预编码性能与反馈开销折中以及空口支持等方面提出新的要求。在这种背景下,需要针对AAS基站天线特别是其预编码矩阵与反馈过程提出一种新的设计方案。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确定预编码矩阵指示的方法、用户设备和基站,能够能够在不过多增加反馈开销的条件下提高CSI反馈精度,从而提高系统性能。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确定预编码矩阵指示的方法,包括:接收基站发送的第一参考信号集,其中所述第一参考信号集与一个用户设备特定的矩阵或矩阵集合相关联;基于所述第一参考信号集,选择一个预编码矩阵,其中所述预编码矩阵为所述用户设备特定的矩阵或者矩阵集合的函数;向所述基站发送预编码矩阵指示PMI,所述PMI与所选择的预编码矩阵相对应。
结合第一方面及其上述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用户设备特定的矩阵或矩阵集合由基站通知给用户设备。
结合第一方面及其上述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参考信号集包括一个或多个参考信号子集,所述参考信号子集对应于同极化的天线端口子集,或者对应于天线端口阵列中同一方向排列的天线端口子集,或者对应于位于准同位的天线端口子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63807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