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拖曳距的双轮机器人建模与静止平衡方法及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10637561.5 | 申请日: | 2019-07-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0348140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25 |
发明(设计)人: | 梁斌;陈章;王秉亨;孙一勇;杨君 | 申请(专利权)人: | 清华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F30/20 | 分类号: | G06F30/20;G06F30/17;G06F111/04;G06F119/14 |
代理公司: | 北京清亦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01 | 代理人: | 张润 |
地址: | 10008***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拖曳 双轮 机器人 建模 静止 平衡 方法 装置 | ||
1.一种基于拖曳距的双轮机器人建模与静止平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在检测双轮机器人系统满足预设等效设置条件时,将所述双轮机器人系统设置为多连杆多关节系统,并在所述多连杆多关节系统中定义多个坐标系,根据所述多个坐标系的几何关系计算出所述双轮机器人系统的拖曳距范围,其中,所述预设等效设置条件,包括:
设定后车体质心仅包括滚转和由车把转向引起的俯仰;
设定前后两轮均已被刹住,与车架间无相对运动,且后轮与地面间为纯滚动;
设定忽略轮胎厚度与形变,将前后两轮视为大小相等的刚性薄圆片,所述多个坐标系为:
(1)惯性参考系{I},A0xyz:原点固定于A0点,x轴由A0指向E0,z轴竖直向下,y轴与x轴和z轴形成右手系;其中,A0为车把转动时的后车轮与地面接触点,E0为车把转动时前车轮与地面的接触点;
(2)后轮坐标系{B},Bxbybzb:原点固定于B点,xb轴与惯性参考系x轴平行,z和y两轴可由惯性参考系绕x轴旋转角得到,则从{I}到{B}的旋转矩阵为:
其中,B为后车轮圆心,为后车体的滚转角;
(3)车把坐标系{C},Cxcyczc:原点固定于C点,yc轴与后轮坐标系yb轴平行,x和z两轴可由{B}绕yb轴旋转θ+η角得到,则从{B}到{C}的旋转矩阵为:
其中,C为车把旋转副与后车架的连接点,θ为后车体的俯仰角,η是车把倾角;
车把倾角η满足以下几何约束:
其中,θ0是车把转角为零时的后车架连杆向量的俯仰角,ε是后车架连杆安装角;
(4)前轮坐标系{D},Dxdydzd:原点固定于D点,zd轴与车把坐标系zc轴平行,x和y两轴可由车把坐标系绕zc轴旋转δ角得到,则从{C}到{D}的旋转矩阵为:
其中,D为前车轮圆心,δ为车把转角;
(5)后车体坐标系{G1},G1x1y1z1:原点固定于G1,后车体坐标系由后轮坐标系绕yb轴旋转θ角得到,令中η=0可得从{B}系到{G1}系的旋转矩阵
其中,G1为后车体质心;
(6)前车体坐标系{G2},G2x2y2z2:原点固定于G2,前车体坐标系与前轮坐标系平行,G2为前车体质心;
所述双轮机器人系统的拖曳距范围为:
其中,R为车轮半径,lr为线段BC的长度,d为线段CC′的长度,lf为前车架线段C′D的长度,λ是车把前叉角,η是车把倾角;
S2,根据所述多连杆多关节系统所受的闭环运动链和所述双轮机器人系统的车轮几何特性建立两个约束方程,并根据所述两个约束方程建立运动学模型,其中,
所述根据所述多连杆多关节系统所受的闭环运动链和所述双轮机器人系统的车轮几何特性建立两个约束方程,包括:
约束1,闭环运动链约束
其中,ez=[0,0,1]T为惯性参考系{I}的z轴单位方向向量,r1是由A指向B的后车轮连杆向量;r2是由B指向C的后车架连杆向量;r3是由C指向D的前车架连杆向量;r4是由D指向E的前车轮连杆向量,上标指明该向量所对应的坐标系,为从{B}到{I}的旋转矩阵,为从{C}到{B}的旋转矩阵,为从{D}到{C}的旋转矩阵;
约束2,车轮几何约束
其中,ny为前轮坐标系{D}的yd轴单位方向向量,
所述根据所述两个约束方程建立运动学模型,包括:
对约束1和约束2的约束条件进行求导,得:
其中,J为雅克比矩阵;雅克比矩阵又可依据广义坐标与非独立坐标分解成两部分:
非独立坐标的速度由广义速度来表示:
可得,所述运动学模型为:
其中,为2阶单位矩阵;
S3,利用第一类拉格朗日方程对所述运动学模型进行求解得到双轮机器人动力学模型,并根据所述双轮机器人动力学模型对可控性矩阵的奇异值、闭环控制器的吸引域和控制代价进行分析,根据分析结果在所述拖曳距范围中确定出符合控制需求的拖曳距,其中,利用第一类拉格朗日方程求解所述双轮机器人动力学模型包括:
其中,L=T-V为拉格朗日函数、T为双轮机器人系统的总动能、V为双轮机器人系统的总势能,γ为拉格朗日乘子,为双轮机器人系统受到的广义非保守外力,D和d分别为滚转和车把转向通道所受的扰动力矩,τc为车把转轴驱动力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清华大学,未经清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637561.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