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梯制停距离的检测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637023.6 | 申请日: | 2019-07-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0282518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16 |
发明(设计)人: | 郑海滨;郭芷雄;田平;黄凯;张莉君;张伟仁;潘健鸿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省特种设备检验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B66B5/00 | 分类号: | B66B5/00 |
代理公司: | 福州旭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33 | 代理人: | 程春宝 |
地址: | 350000 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梯 距离 检测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梯制停距离的检测方法,方法为:在电梯的轿厢外壁顶部设置一无线发射器,根据电梯的最大行程选取电梯中部的层站进行安装一无线接收器,无线接收器设置在中部层站的层门区顶部,将无线接收器串联到电梯的门锁回路中;设定轿厢高h1,护脚板高h2,井道壁高h,制停距离s;运行电梯轿厢进行上行或者下行运动,则当轿厢的无线发射器与层门区的无线接收器处于同一高度时,将电梯的门锁回路进行切断处理,此时电梯停止;当电梯轿厢上行制动时,电梯轿厢出现四种情况进行测量;当电梯轿厢下行制动时,电梯轿厢出现两种情况测量。本发明改变门回路的正反输出,可以在指定楼层的平层处安装无线发射器和无线接收器,实现精准测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梯安全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电梯制停距离的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电梯是当代社会高层建筑必不可缺的垂直运输工具,也是高层建筑中最频繁的使用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它运行是否安全可靠,已成为普遍重视的问题。关于电梯的安全运行,常用的方法是用最主观判断进行人工检测方法,但一般很难得到较精确的测试值。电梯人员伤亡事故的发生主要原因,是由于电梯制动器制动发生问题。大量事实和案例证明,电梯是否能安全运行,这和电梯制动器的工作环境是否正常是密切相关的。电梯制动器,可以使电梯安全性提高,确保电梯在失电或停止的时候,确保正常运行发挥其功能。
现有的电梯制停距离的检验方式是以钢丝绳移动的距离作为制停距离来进行测量,具体为:
(1)一名维保人员先将电梯停靠至最低层站平层状态,每层门外和轿厢内放置警示牌,并确认层轿门是否完全关闭,轿内无人进入,屏蔽外呼功能。然后一名检验员在曳引轮外缘与钢丝绳上用粉笔同时做好标记1,以判断试验前后钢丝绳与曳引轮是否发生相对滑移。
(2)另一名维保人员在机房召唤电梯正常速度上行,当电梯轿厢行驶至上部行程范围(电梯以额定速度匀速上行时即可,不可在顶层断电,以防冲顶),由其中一名检验员迅速切断电梯主电源开关,并同时发出指令,另一名检验员听到指令的同时用粉笔在曳引轮上的外缘最高点水平平齐的钢丝绳上做上标记2。在电梯制停过程中目测钢丝绳和曳引轮,以及制动器的动态。
(3)当轿厢完全停止后,检验员用粉笔在与其曳引轮上的外缘最高点水平平齐的同一钢丝绳上作标记点3,使用钢卷尺测量钢丝绳标记点3到标记点2之间的距离值,该值即为电梯轿厢上行制动距离测量值;(计算时应考虑钢丝绳的绕绳倍率)。
(4)维保人员通过检修状态将电梯再次运行至底层平层状态,电梯平层停稳后,机房内检验员观察曳引轮外缘标记1和钢丝绳上的粉笔标记1是否发生位置变化,如有明显变化需通过钢卷尺测量两处的偏移量。
上述传统检验方法存在如下缺点:1、传统检验方法是以钢丝绳移动的距离作为制停距离来进行测量,而钢丝绳移动的距离是否就是轿厢实际移动的距离是一个问题,两者之间存在一定的误差;2、从检验方法中可以看出,该方法需要两人配合默契,而做标记的检验员反应必须十分敏锐,动作必须十分敏捷准确,否则可能带来极大的测量误差,甚至是得到错误的测量数据;3、因为需要在运动的钢丝绳上做标记,存在一定的危险;4、在日常检验中,检验员往往是根据经验进行目测判断,这就难以具有说服力。
发明内容
为克服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梯制停距离的检测方法,利用门回路断开电梯制停的原理,进行制停距离的测量,提高了测量的准确性。
本发明采用以下方案实现:一种电梯制停距离的检测方法,所述方法具体为:在电梯的轿厢外壁顶部设置一无线发射器,根据电梯的最大行程选取电梯中部的层站进行安装一无线接收器,所述无线接收器设置在中部层站的层门区顶部,将无线接收器串联到电梯的门锁回路中;设定轿厢高h1,护脚板高h2,井道壁高h,制停距离s;运行电梯轿厢进行上行或者下行运动,则当轿厢的无线发射器与层门区的无线接收器处于同一高度时,将电梯的门锁回路进行切断处理,此时电梯停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省特种设备检验研究院,未经福建省特种设备检验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63702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