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候选区域提取网络的毫米波人体图像检测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636598.6 | 申请日: | 2019-07-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0533025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03 |
发明(设计)人: | 邢孟道;李梦雅;张金松;孙光才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K9/32 | 分类号: | G06K9/32;G06K9/34;G06K9/62;G06T7/136;G06N3/04;G06N3/08 |
代理公司: | 61230 西安嘉思特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张捷<国际申请>=<国际公布>=<进入国 |
地址: | 710071***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目标分类 毫米波图像 候选区域 目标图像 数据集 特征图 安检 算法 网络 预处理 卷积神经网络 毫米波 准确度 传统检测 模型训练 目标检测 人体检测 人体图像 人体位置 算法检测 网络利用 兴趣区域 隐藏目标 有效解决 阈值分割 检测 池化 高维 分类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候选区域提取网络的毫米波人体图像检测方法,包括:收集安检中不同类型的目标图像,并标记所述目标图像,组成毫米波图像数据集;采用卷积神经网络,对所述毫米波图像数据集进行模型训练,以形成目标分类网络并得到目标分类网络的参数;采用阈值分割方法检测并标记人体位置;根据所述目标分类网络的参数,采用Faster R‑CNN算法检测毫米波图像的隐藏目标;采用兴趣区域池化算法对提取的特征图进行预处理;采用目标分类网络利用候选区域特征图的高维特征对目标进行分类。本发明的方法能够有效解决传统检测算法不适用于安检场合下的人体检测的问题,并且显著提高目标检测的准确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图像检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候选区域提取网络的毫米波人体图像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安全形势越来越严峻,安全检查也越来越重要,目前,常用的安检检测系统有金属探测器和X射线系统。然而,金属探测器只能探测金属目标并且不能区分类似的物品,而X射线系统因其高辐射对人体非常有害,因此,金属探测器用于探测人体,X射线系统用于探测手提物品。但是对于人体内隐藏的如非金属的刀、手枪、瓶子和手机等,金属探测器无法快速准确地检测出。
随着科技的发展,毫米波系统也成为了人员监视的典型成像系统,毫米波系统工作在30-300GHz频段,具有非电离特性,在中等功率水平下不会产生健康危害,而且毫米波成像系统可以获得人体和人体隐藏物体的清晰图像,因此研究相应的目标检测算法以自动检测这些隐藏目标非常有意义。但是,目前毫米波图像检测对于如何快速有效的在安检过程中检测人体和其他隐藏目标的问题,没有很好的解决方法。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候选区域提取网络的毫米波人体图像检测方法。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候选区域提取网络的毫米波人体图像检测方法,包括:
S1:收集安检中不同类型的目标图像,并标记所述目标图像,组成毫米波图像数据集;
S2:采用卷积神经网络,对所述毫米波图像数据集进行模型训练,以形成目标分类网络并得到目标分类网络的参数;
S3:利用阈值分割方法检测并标记输入的毫米波图像的人体位置,得到毫米波人体图像;
S4:根据所述目标分类网络的参数,利用Faster R-CNN算法对所述毫米波人体图像进行处理,得到特征图和目标候选框;
S5:利用兴趣区域池化算法对所述特征图进行处理,输出固定尺寸的处理图像;
S6:利用softmax回归计算所述目标候选框的目标分类结果的置信概率,同时获取所述目标候选框在所述处理图像的位置,输出图像检测结果。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步骤S2包括:
采用ZFnet作为所述目标图像分类的卷积神经网络,采用非线性函数g x=max 0,x作为所述ZFnet卷积神经网络的激活函数,对所述毫米波图像数据集进行模型训练,形成ZFNet目标分类网络,得到ZFNet目标分类网络的参数,所述ZFnet卷积神经网络的损失函数为,
其中,r表示目标的种类,t表示单次训练的图像数量,γ表示正则化系数,θ表示ZFnet卷积神经网络中需要进行训练优化的网络权值,1·表示指示函数,当输入参数为正确值时,1·输出1,反之输出0。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步骤S3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未经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63659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