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多通道微流体检测芯片在审
申请号: | 201910631713.0 | 申请日: | 2019-07-12 |
公开(公告)号: | CN111735972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02 |
发明(设计)人: | 许行尚;杰弗瑞·陈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岚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35/00 | 分类号: | G01N35/00;G01N35/10;G01N33/53;G01N33/86;B01L3/00 |
代理公司: | 南京正联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43 | 代理人: | 王素琴 |
地址: | 211122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通道 流体 检测 芯片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通道微流体检测芯片,包括至少一个芯片单元、采样口和电极,芯片单元包括至少一个检测室,所述采样口通过微流道与所述检测室相连通;所述电极包括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二电极之间有间隙且通过所述检测室相连通;所述芯片单元包括至少两层芯片层,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在所述芯片单元中分层设置且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二电极通过所述检测室相连通。该多通道微流体检测芯片分层设置电极,降低电极间的相互干扰,检测面积大灵敏度高和检测通量大、检测效率和准确性均高。该多通道微流体检测芯片可用于检测免疫反应凝血指标、心肌损伤标志物五项指标、激素六项指标、甲功五项指标和感染因子六项指标。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医疗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多通道微流体检测芯片。
背景技术
微流体学是跨包括工程学、物理学、化学、微技术和生物技术的各种学科来应用的技术。微流体学涉及到对微量流体的研究以及对如何在诸如微流体芯片之类的各种微流体系统和设备中操纵、控制和使用这样的少量流体的研究。例如:微流体生物芯片(被称为“芯片实验室”)在分子生物学领域中用于整合化验操作,以用于诸如分析酶和DNA,检测生物化学毒素和病原体、诊断疾病等目的。
凝血(Blood Coagulation),即:血液凝固,是指血液由流动的液体状态变成不能流动的凝胶状态的过程,是生理性止血的重要环节。血液凝固的实质就是血浆中的可溶性纤维蛋白原变成不可溶的纤维蛋白的过程。血液凝固大致可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凝血酶原激活物的形成,凝血酶原激活物为Xa、V、Ca2+和PF3(血小板第3因子,为血小板膜上的磷脂)复合物;第二阶段,在Ca参与下,凝血酶原激活物催化凝血酶原(因子Ⅱ)转化为具有活性的凝血酶(Ⅱa);第三阶段,在凝血酶、Ca和因子XⅢ的催化下,血浆中可溶性的纤维蛋白原转变为不溶性的纤维蛋白。凝血是由一系列凝血因子参与的复杂的生理过程,凝血系统包括凝血和抗凝两个方面,两者之间的动态平衡是正常机体维持体内血液流动和防止血液丢失的关键,凝血过程是血液由溶胶状态转变为凝胶状态的过程。
凝血因子Xa是X因子受到激活后释放的一种肽段,是一种糖基化丝氨酸蛋白酶。凝血因子Xa位于内源性和外源性凝血途径共同途径的起点,是凝血过程中的关键结合点,凝血因子Xa能和Va在磷脂膜上结合形成凝血酶原酶复合物,该复合物能够激活凝血酶原转变为凝血酶,在凝血酶的作用下蛋白纤维原转化成蛋单体白纤维最终形成生理凝血现象。
抗凝血酶共有6种,其中抗凝血酶Ⅲ是血液中重要的抗凝血酶,占总抗凝血酶活性67%,ATⅢ就肝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产生,是丝氨酸蛋白酶抑制物之一,血中最重要抗凝血因子,分子中有二个结合点,一个与凝血酶结合以阻断其凝血的速度增大1000倍,能改善微循环,抑制活化的白细胞对内皮细胞损伤。掌握ATⅢ活性对疾病监测、病态分析、预后判断及肝素治疗具有重要意义。正常血液中凝血因子一般处于非活化状态,仅有少量凝血酶生成,也被血液迅速稀释,血液可以冲碎、分散已生成小纤维蛋白块,肝脏能清除已激活的凝血因子,这些都不利于血液在正常血管内凝固,同时血液中还存在强大的抗凝血物质,如抗凝血酶、肝素等,这些物质对抗血液凝固具有重要的作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岚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南京岚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63171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