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内河小型客渡船的安全监测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631492.7 | 申请日: | 2019-07-12 |
公开(公告)号: | CN110349389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30 |
发明(设计)人: | 邓健;樊奇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G08B25/10 | 分类号: | G08B25/10;G01P5/00;G08B17/10;G08B21/24 |
代理公司: | 武汉市首臻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2229 | 代理人: | 朱迪 |
地址: | 430070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内河 小型 渡船 安全 监测 方法 | ||
一种内河小型客渡船的安全监测方法,所述小型客渡船上安装有风速监测仪、人员监测仪、火灾险情监测仪和控制器,所述风速监测仪、人员监测仪、火灾险情监测仪的信号输出端均与控制器的信号输入端相连接,所述控制器的信号输出端与仪表的信号输入端相连接,所述控制器通过无线信号与远程监控平台信号连接;所述安全监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第一步:信号采集,第二步:安全监测,所述安全监测模块同时监控风速、人员和火灾险情,第三步:报警、定位。本设计不仅能够有效杜绝超员隐患,而且有利于船员和监控平台更早的发现险情,及时采取救援措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内河小型客渡船的安全监测方法,具体适用于监测行船安全,降低安全隐患。
背景技术
内河客渡船因其运输过程中载客量大,一旦出现事故,必然会造成群死群伤的恶劣后果,一直是内河水路运输安全工作的核心工作之一。客渡船发生事故的原因虽然多,但其主要风险源可分为三大类:恶劣的气象条件、船舶人员超载、发生火灾。本文建立了一套在客渡船运行期间能监测、采集船舶各方面运营信息的智能监测系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对于船上安全隐患没有监测手段的问题,提供了一种监测船上安全隐患的内河小型客渡船的安全监测方法。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是:
一种内河小型客渡船的安全监测方法,所述小型客渡船上安装有风速监测仪、人员监测仪、火灾险情监测仪和控制器,所述风速监测仪、人员监测仪、火灾险情监测仪的信号输出端均与控制器的信号输入端相连接,所述控制器的信号输出端与仪表的信号输入端相连接,所述控制器通过无线信号与远程监控平台信号连接;
所述安全监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信号采集,控制器开启后,风速监测仪向控制器的安全监测模块发出实时风速信号,火灾险情监测仪向控制器的安全监测模块发出实时温度信号和烟感信号,当小型客渡船停靠于码头时人员监测仪向控制器的安全监测模块发出实时舱内人数信号,当小型客渡离开码头后,人员监测仪停止计数;
第二步:安全监测,所述安全监测模块同时监控风速、人员和火灾险情:
a.风速监控:安全监测模块监测实时风速,当风速达到限行风速值时则安全监测模块向仪表、报警喇叭和远程监控平台发出风速报警信号,同时安全监测模块计算30秒内的风速变化率,当风速变化率超过设定阈值时则安全监测模块向仪表、报警喇叭和远程监控平台发出风速报警信号;
b.人员监控:安全监测模块监测实时舱内人数,当舱内人数超过设定人数时,安全监测模块向仪表和报警喇叭发出超员报警信号;当客渡船准备离开码头时,人员监测仪向安全监测模块发出最后监测到的乘客人数,当最后监测到的乘客人数超过设定人数时,安全监测模块向仪表和报警喇叭发出超员报警信号,同时向远程监控平台发出行船超员报警信号;当最后监测到的乘客人数没有超过设定人数时,安全监测模块向远程监控平台发出行船未超员信号;
c.火灾险情监控:安全监测模块监测实时温度信号和烟感信号,当船上温度达到57摄氏度时或一分钟内温差超过8.3摄氏度时或者烟感数值超过10%OBS/M时则向仪表、报警喇叭和远程监控平台发出火情报警信号;
第三步:报警、定位,当仪表接收到风速报警信号后,在仪表上以醒目的方式显示超标项目,所述安全监测模块向远程监控平台发出的风速报警信号包括以下内容:船舶编号、船舶位置及超标的项目数值;
当仪表接收到超员报警信号后,在仪表上以醒目的方式显示超出人数,所述安全监测模块向远程监控平台发出的行船超员报警信号和船未超员信号均包括以下内容:船舶编号、船舶位置及船上人数信息;
当仪表接收到火情报警信号后,在仪表上以醒目的方式显示发生火情报警在船体上的位置,所述安全监测模块向远程监控平台发出的火情报警信号包括以下内容:船舶编号、船舶位置及船上火情信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理工大学,未经武汉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63149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