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自动泊车推荐方法、电子设备及汽车有效
| 申请号: | 201910631321.4 | 申请日: | 2019-07-12 |
| 公开(公告)号: | CN110304051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03 |
| 发明(设计)人: | 张芳;张光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威马智慧出行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0W30/06 | 分类号: | B60W30/06;B60W50/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信诺创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728 | 代理人: | 张伟杰 |
| 地址: | 201702 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自动 泊车 推荐 方法 电子设备 汽车 | ||
1.一种自动泊车推荐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响应于自动泊车请求,探测到多个车位;
当探测到车位后,计算每个车位的推荐值,根据所述推荐值确定最优车位,所述推荐值为三个用户体验影响因子的加权值,每个所述用户体验影响因子根据一个或多个判断因子计算得到;
展示所述最优车位;
所述用户体验影响因子包括:用户体验类影响因子、泊车性能类影响因子、以及车位信息类影响因子;
所述用户体验类影响因子包括:根据泊车最终位置是否居中进行评价的第二判断因子、以及根据泊车揉库次数进行评价的第三判断因子;
所述车位信息类影响因子包括:根据车位是否为禁停车位进行评价的第八判断因子、根据车位旁是否存在障碍物进行评价的第九判断因子、根据车位坡度进行评价的第十判断因子、以及根据车位类型进行评价的第十一判断因子;
所述障碍物为影响泊车成功率的障碍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泊车推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用户体验类影响因子还包括:根据泊车完成后用户能否下车进行评价的第一判断因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泊车推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泊车性能类影响因子包括:根据泊车距离进行评价的第四判断因子、根据泊车时长进行评价的第五判断因子、以及根据泊车成功率进行评价的第六判断因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泊车推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车位信息类影响因子还包括:根据车位尺寸进行评价的第七判断因子。
5.一种自动泊车推荐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至少一个处理器;以及,
与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通信连接的存储器;其中,
所述存储器存储有可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的指令,所述指令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以使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能够:
响应于自动泊车请求,探测到多个车位;
当探测到车位后,计算每个车位的推荐值,根据所述推荐值确定最优车位,所述推荐值为三个用户体验影响因子的加权值,每个所述用户体验影响因子根据一个或多个判断因子计算得到;
展示所述最优车位;
所述用户体验影响因子包括:用户体验类影响因子、泊车性能类影响因子、以及车位信息类影响因子;
所述用户体验类影响因子包括:根据泊车最终位置是否居中进行评价的第二判断因子、以及根据泊车揉库次数进行评价的第三判断因子;
所述车位信息类影响因子包括:根据车位是否为禁停车位进行评价的第八判断因子、根据车位旁是否存在障碍物进行评价的第九判断因子、根据车位坡度进行评价的第十判断因子、以及根据车位类型进行评价的第十一判断因子;
所述障碍物为影响泊车成功率的障碍物。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自动泊车推荐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用户体验类影响因子还包括:根据泊车完成后用户能否下车进行评价的第一判断因子。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自动泊车推荐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泊车性能类影响因子包括:根据泊车距离进行评价的第四判断因子、根据泊车时长进行评价的第五判断因子、以及根据泊车成功率进行评价的第六判断因子。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自动泊车推荐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车位信息类影响因子还包括:根据车位尺寸进行评价的第七判断因子。
9.一种汽车,其特征在于,包括车体、以及如权利要求5至8任一项所述的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在所述车体展示所述最优车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威马智慧出行科技(上海)有限公司,未经威马智慧出行科技(上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631321.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