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光电设备及其制备方法、光电设备的组件有效
| 申请号: | 201910629605.X | 申请日: | 2019-07-12 |
| 公开(公告)号: | CN110491986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19 |
| 发明(设计)人: | 余世荣;康永印;罗飞;王海琳;周健海 | 申请(专利权)人: | 纳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L33/50 | 分类号: | H01L33/50;H01L27/15;G09F9/33;G09F9/35 |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越秀区哲力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88 | 代理人: | 汤喜友 |
| 地址: | 310052 浙江省杭州***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光电 设备 及其 制备 方法 组件 | ||
本发明公开了光电设备及其制备方法、光电设备的组件。其中,光电设备包括:基板;相互间隔地设于基板表面上的多个发光二极管,多个发光二极管中至少包括第一发光二极管、可选地包括第二发光二极管,第一发光二极管为中空结构,从而在第一发光二极管内形成容纳腔,容纳腔具有开口,第一发光二极管发出的第一光线至少部分射向容纳腔内,第二发光二极管的顶部适于向远离基板的方向发出光线;以及设于第一发光二极管的容纳腔内的光致发光材料层,光致发光材料层被第一光线激发后发出的光适于通过容纳腔的开口向远离基板的方向射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电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光电设备及其制备方法、光电设备的组件。
背景技术
传统的LED器件通常由多个功能层层叠形成,基于传统LED的显示装置,如LCD、Mini-LED以及micro-LED等显示技术,均是在传统的LED上设置滤光层或者光转化层制备。以下列出了目前几种LED获得所需光的方式:
传统的白光LED:蓝色芯片激发封装的黄色荧光粉,蓝光与激发的黄光混合形成白光;
量子点红光LED:蓝色芯片激发封装的红色量子点,蓝光被红量子点“全吸收”,激发出红光;
量子点绿光LED:蓝色芯片激发封装的绿色量子点,蓝光被绿量子点“全吸收”,激发出绿光;
量子点白光LED:蓝色芯片激发封装的红色量子点和绿色量子点,蓝光、红光和绿光混合发出白光。
目前,基于量子点的LED显示装置,均为蓝色芯片之上层堆量子点形成,其优势即为量子点的显示优势以及单一蓝色芯片的高良率,但是劣势也很明显,要达成单一的红光或绿光发射,必须达到芯片发出的蓝光被量子点“全吸收”转化的效果。但是,因为是顶发光结构,要蓝光“全吸收”必须有足够厚的量子点层,这就导致量子点用量升高、封装不良以及发光效率降低等问题,而且厚的量子点层不符合现实设备轻薄化的趋势。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光电设备及其制备方法,能够减少或避免激发光通过发光材料层射出,从而有利于提高发射光的色纯度。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光电设备及其制备方法,用于解决现有光电设备无法进一步轻薄化的问题。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光电设备,包括:
基板;
设于上述基板表面上的多个发光二极管,各上述发光二极管相互间隔地设置,上述多个发光二极管中至少包括第一发光二极管、可选地包括第二发光二极管,上述第一发光二极管为中空结构,从而在上述第一发光二极管内形成容纳腔,上述容纳腔具有开口,上述第一发光二极管发出的第一光线至少部分射向上述容纳腔内,上述第二发光二极管的顶部适于向远离上述基板的方向发出光线;以及
设于上述第一发光二极管的上述容纳腔内的光致发光材料层,上述光致发光材料层被上述第一光线激发后发出的光适于通过上述容纳腔的上述开口向远离上述基板的方向射出。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上述光致发光材料层的光致发光材料为量子点材料,优选地,上述量子点材料分散于树脂中,分散有上述量子点材料的上述树脂填充于上述容纳腔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上述第二发光二极管顶部到上述基板的距离大于上述第一发光二极管顶部到上述基板的距离。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上述光致发光材料层还覆盖上述容纳腔的上述开口以及上述第一发光二极管的顶部,使得上述光致发光材料层相对于上述基板的高度大于上述容纳腔的高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纳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纳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629605.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贴片LED光源
- 下一篇:一种发光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