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多钨极电弧同轴送丝增材制造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910629062.1 | 申请日: | 2019-07-12 |
公开(公告)号: | CN110303222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0-08 |
发明(设计)人: | 彭勇;李凡;王克鸿;周琦;方辉;陈海瑞;钱旭升;朱科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B23K9/02 | 分类号: | B23K9/02;B23K9/133;B23K9/26;B23K9/32 |
代理公司: | 南京理工大学专利中心 32203 | 代理人: | 张玲 |
地址: | 210094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钨极 送丝管 焊丝 送丝 同轴 周向均匀分布 送丝单元 所在平面 陶瓷喷嘴 钨极电弧 制造装置 装置主体 中心处 空心结构 送丝机构 制造工艺 送丝机 壳状 应用 制造 | ||
1.一种多钨极电弧同轴送丝增材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装置主体(1):为壳状,装置主体(1)下部为陶瓷喷嘴(14);
送丝单元:包括送丝机构(10)和送丝管(9),焊丝通过送丝管(9)输送,焊丝位于装置主体(1)的中轴线;
钨极(7):为多个,多个钨极设置在陶瓷喷嘴(14)的内部,多个钨极(7)周向均匀分布,多个钨极(7)的尖端在同一平面X内且,且每个钨极与X平面成同一夹角,送丝单元将焊丝通过送丝管(9)送至多钨极(7)尖端所在平面的中心处上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主体(1)外壁中部设有气体引入口(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装置主体(1)上半部分圆形外壁与装置主体(1)上半部分内壁形成半封闭空腔,半封闭空腔中设置有冷却水管道,冷却水在冷却水管道中流通,构成冷却循环水路,装置主体(1)外壁上侧设有冷却水出/入口(3)。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主体(1)上端中心设有孔,孔内设有送丝管固定机构,通过送丝管固定机构将送丝管(9)固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送丝管固定机构包括送丝管(9)上端部的矩形片(21),所述送丝管(9)矩形片(21)的上部穿过装置主体(1)的孔,矩形片(21)通过固定螺栓(20)与装置主体(1)外壁连接,从而将送丝管(9)固定。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多个导电体,所述钨极(7)的上端与导电体的下端连接,每个导电体通过导电体固定调节机构与装置主体(1)外壁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进电电缆紧固螺栓固定在导电体的上端。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导电体周向均匀分布,导电体为三个,分别为第一导电体(11)、第二导电体(12)和第三导电体(13),所述导电体固定调节机构位置和数量与导电体的位置和数量相对应,多个导电体固定调节机构分别为第一导电固定调节机构(4)、第二导电体固定调节机构(5)、第三导电体固定调节机构(6)。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体固定调节机构包括固定滑块(15)、空心丝杆(16)、螺母(17)、装置主体外壁(18)和螺栓(19);
所述固定滑块(15)上设置竖直通孔和横向的螺纹盲孔,所述竖直通孔和盲孔呈T型,所述空心丝杆(16)内外部均设有螺纹,外部的螺纹与装置主体外壁(18)外侧的螺母配合,内部的螺纹与螺栓(19)螺纹配合,用以固定导电体,可对导电体高低进行调节,螺母(17)在空心丝杆(16)上旋转,空心丝杆(16)和固定滑块(15)为整体结构,空心丝杆(16)带动固定滑块(15)相对于装置主体内壁靠近或者远离。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多个钨极(7)分别与平面X所成夹角相同,夹角范围为50-8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理工大学,未经南京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629062.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