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可快速部署、可回收的智能识别地雷有效
| 申请号: | 201910628559.1 | 申请日: | 2019-08-20 |
| 公开(公告)号: | CN110345819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21 |
| 发明(设计)人: | 张公让;褚伟;潘若愚;梁昌勇;姚瑶;胡航;杨逍;韩畅阳;李豫虎 | 申请(专利权)人: | 合肥工业大学 |
| 主分类号: | F42B23/16 | 分类号: | F42B23/16;F42B23/24 |
| 代理公司: | 安徽省合肥新安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4101 | 代理人: | 何梅生 |
| 地址: | 230009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快速 部署 可回收 智能 识别 地雷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快速部署、可回收的智能识别地雷,涉及地雷技术领域,地雷包括呈球形的雷体,雷体底部为配重部,配重部上方设腔体,腔体内设有点火控制器、控制器、雷达探测器和电池,抛射药腔设于腔体上方,与腔体通过电点火头通道连通,抛射药腔内填充抛射药,电点火头由电点火头通道插入抛射药内;各跳雷体抛射道均连通于抛射药腔上方,并由抛射药腔向雷体顶部发散设置,跳雷体抛射道内设置跳雷体。本发明每个雷体设有多个分别设有跳雷体的跳雷体抛射道,大大提高了地雷的杀伤范围;内部嵌有RFID阅读器,防止误伤己方人员,同时可利用该功能进行地雷的快速回收,提高利用率,通过雷达探测器引爆,引爆稳定、实用性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地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妨碍敌军机动性的地雷。
背景技术
地雷是一种埋于地表下或布设于地面的爆炸性火器,制造方便,可大范围布置。地雷主要分为防坦克地雷和防步兵地雷,其中防步兵地雷的主要作用是阻止敌人前进,妨碍敌军机动性,通过大规模杀伤入侵人员降低敌方战斗力。但现有防步兵地雷还存在以下不足:第一,地雷是一种高危险性武器,尤其对于需要进行填埋部署的地雷,此类地雷的布置需由专门工兵进行挖、装、填埋等一系列的动作,消耗时间较长。并且需要对部署地雷的区域范围进行详细记录,以防止我方部队误入,因而部署时间较长;第二,现有地雷不辨敌我,不分目标触发就炸,无论进入雷区的是友军还是敌人,士兵还是平民,只要触发就会受到伤害。如果位置记录不准确,也会在作战结束后对进入该区域的人员的安全造成威胁;第三,现有地雷在部署后不易拆除回收。排除地雷不但危险,而且需时长并且昂贵。另外,对于部署后却没有被引爆的地雷,若无法进行回收,将会造成严重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不利于资源的回收再利用,不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第四,现有地雷多为单个雷体,爆炸范围与杀伤力有限,需要大量布置,因此布置成本更高,也更费时费力。
通过现有技术检索,存在以下已知的技术方案:
现有技术1:
申请号:CN201410288578.1,申请日:2014.06.24,授权公告日:2016.01.27,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自组网智能地雷,所述智能地雷包括爆炸体和智能组网控制系统,该系统中运算处理模块控制数据传输模块实时向四周其它地雷发送组网信号,并接受反馈信号建立实时通信链接,完成自组网;在完成组网后,控制授时命名模块对地雷进行授时和命名;运算处理模块通过数据传输模块实时接受进入攻击范围的目标的身份识别数据,确定是否攻击,并根据传感模块上传的探测数据以及通过数据传输模块接受到的自组网内其它地雷发送的探测数据进行攻击计算,形成对应的攻击指令,传至攻击控制模块;攻击控制模块根据攻击指令控制爆炸体的攻击方位和引爆时间。本发明实现自组网和智能控制,有效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
但该种地雷在使用前首先需要地雷间组网和授时命名,有一定时间延迟,且一旦有个别雷体发生故障时,将导致对攻击目标的攻击角度和引爆时间的控制不准确。
现有技术2:
新技术打造智能地雷[J].电子世界,2004(05):79.
该智能地雷为防止误伤平民,内部装有自毁装置,无线电装置和网络传感器,士兵通过无线电装置和网络传感器明确地雷位置和控制地雷自动报废。但布置后没有引爆的地雷将被控制自动原地报废,不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也不利于资源的回收利用。本发明中,由于地雷具有敌我识别功能,不存在误伤问题,也可实现回收再利用。
通过以上的检索发现,以上技术方案没有影响本发明的新颖性;并且以上专利文件的相互组合没有破坏本发明的创造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正是为了避免上述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不足之处,提供了一种可快速部署、可回收的智能识别地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合肥工业大学,未经合肥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62855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360度无死角近程激光防御系统
- 下一篇:一种辅助掏槽直眼爆破技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