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校园协作学习环境下机会网络信息快速扩散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627354.1 | 申请日: | 2019-07-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0336749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18 |
发明(设计)人: | 李鹏;刘宏;王小明;吴晓军;张立臣;李黎;郭龙江;齐国慧 | 申请(专利权)人: | 陕西师范大学 |
主分类号: | H04L12/721 | 分类号: | H04L12/721;H04L12/715;H04L12/24 |
代理公司: | 北京前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760 | 代理人: | 陈姗姗;张静 |
地址: | 710062 陕西省***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校园 协作 学习 环境 机会 网络 信息 快速 扩散 方法 | ||
1.一种校园协作学习环境下机会网络信息快速扩散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00:将校园协作学习的移动机会网络节点以协作小组为单位进行划分;
S200:对任意两个协作小组节点间下次相遇时间进行预测并根据该预测的下次相遇时间对待传输节点进行分类;
S300:根据所述分类确定待传输节点来进行信息的扩散;
S301:选择上述分类中预测的下次相遇时间最长的那一类作为候选待传输节点;
S302:如果所述候选待传输节点只有一个,则该候选待传输节点即为待传输节点;如果所述候选待传输节点有多个,则对每一个候选待传输节点所在协作小组的网络影响力进行计算进而选定待传输节点来进行信息的扩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所述S200步骤进一步包括:所述任意两个协作小组节点间的下次相遇时间是通过协作小组间接触历史记录进行计算得到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具体的计算过程如下:
初始化通讯次数和节点上次相遇时间f=0、T′=0;
a.计算通讯次数:
f=f+1 (公式1)
b.计算距离上次接触的间隔时长1mt:
其中n为小组间通讯次数,n为正整数;
c.记录相遇时间:
T′=T (公式3)
其中,T为当前接触的时间;
d.对预估值累计偏差cud进行更新;
e.对接触间隔的平均时长a1进行更新;
f.对平均接触时长进行更新;
g.计算出再次相遇时间间隔intv;
其中,λ为权重常量;
h.计算预估的下次接触时间;
其中,σ为权重常量。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所述网络影响力计算如下:
其中:
Dj为协作小组D的社区中心性,Db为协作小组D的连接平衡度,SAD为协作小组A对于待传输协作小组D的传输稳定性,Dg为协作小组D所接触过的协作小组个数,G为总的协作小组个数,fi、fk为D协作小组与序号为i、k的协作小组的连接次数,Ag为协作小组A所接触的协作小组个数,CudAi为协作小组A对于序号为i协作小组的预估值累计偏差,TAD为对于协作小组A而言,协作小组D的网络影响力;CudAD为协作小组A对于D协作小组的预估值累计偏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所述S302步骤进一步包括:
选择网络影响力较大的作为待传输节点,当网络影响力均较低时,在所有接触的节点中依据接触历史情况选出待传输节点;
所述接触历史情况包括:平均接触时长的长短,接触时长的规律性和接触间隔时长离散度;
所述接触时长的规律性采用接触时长的标准差表示,所述接触间隔时长离散度采用接触间隔时长的标准差表示。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所述接触时长的标准差具体计算如下:
其中,Ts为接触时长的标准差;f为接触次数,Ti为第i次接触的接触时长,Tave为平均接触时长。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所述接触间隔时长的标准差具体计算如下:
其中,als为接触时长标准差,f为接触次数,ti为第i次接触时与上次接触的间隔时长,al为相遇间隔平均时长。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步骤S200中所述分类具体分为:I类:0-2h;II类:2-5h;IⅡ类:5-16h;Ⅳ类:16-24h;V类:24-48h;VI类:大于48h;其中,h表示小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陕西师范大学,未经陕西师范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627354.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