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PON接入系统中实现不同用户互通的方法及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910625624.5 | 申请日: | 2019-07-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0460917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15 |
发明(设计)人: | 张显峰;强亮;吴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Q11/00 | 分类号: | H04Q11/00;H04L12/46;H04L61/103;H04L69/22 |
代理公司: | 武汉智权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2225 | 代理人: | 沈林华 |
地址: | 430000 湖北省武***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pon 接入 系统 实现 不同 用户 互通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PON接入系统中实现不同用户互通的方法及系统,涉及PON接入领域。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OLT上配置QINQ域,设置ARP报文控制开关;开关开启时,按照配置的QINQ域,对ONU侧发来的携带第一VLAN的ARP报文添加相同的第二VLAN,第二VLAN与PON接入系统和BRAS设备关联的VLAN相同;对于添加第二VLAN的ARP报文,OLT按照第二VLAN与BRAS设备进行通信,按照第一VLAN与ONU进行通信;开关关闭时,按照普通QINQ场景下的第二VLAN进行转发处理。本发明能实现同一PON接入系统下不同PON口下的相同VLAN用户之间通信,不同VLAN用户间不能通信,用户均通过统一的VLAN与BRAS通信。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PON接入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PON接入系统中实现不同用户互通的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PON(Passive Optical Network,无源光网络)接入技术以光纤为接入方式,并且其具有高速率、大容量、高安全性等特点,已经成为接入网的核心技术。一个电信的PON接入网由OLT(Optical Line Terminal,光线路终端)、ONU(OpticalNetwork Unit,光网络单元)和ODN(Optical Distribution Network,光分配网络)三部分组成,其中,OLT通过线卡面板上的PON口下挂ODN,ODN下挂一定数量的ONU。
由于用户场景需求,同一PON接入系统下的不同ONU归属于不同局域网,又称VLAN(Virtual Local Area Network,虚拟局域网)。按照运营商要求实现部分用户进行通信,一部分用户不能进行通信是一直很常见的功能。而在PON接入系统中,按照电信运营商的要求,PON系统内部不同用户的数据业务互相隔离,为了解决不同用户互通的问题,PON接入系统通常采取在PON接入系统或者上层交换机开启ARP(Address Resolution Protocol,地址解析协议)代理,不同用户通过三层路由转发功能来实现不同用户的业务互通。
随着运营商网络业务的发展,运营商的网络拓扑和组网场景呈现多样化的发展趋势,出现一些特殊的应用场景,例如一些运营商要求在PON接入系统上既要实现同一VLAN下的用户互通,不同VLAN下的用户不能进行通信,同时还需要使用运营商规划的统一VLAN与上层服务器对接,进而实现跨PON接入系统的用户间的通信,并且运营商的规划的PON接入系统与BRAS(Broadband Remote Access Server,宽带远程接入服务器)设备通信的VLAN与PON接入系统下的不同局域网对应的VLAN不同,如图1所示,OLT1下的ONU1、ONU2能够互通,OLT2下的ONU5和ONU6能够互通;OLT1下的ONU1、ONU2与OLT2下的ONU4互通;OLT1下的ONU3与OLT2下的ONU5、ONU6互通。
目前实现PON接入系统下的不同用户互通,主要是通过ARP代理来实现,例如专利CN103685610B、CN102148766B和CN101594375A等;专利105307059A对于QINQ场景下的用户通过ARP代理实现互通的具体实现细节进行了介绍;专利CN1866916A提到的接入网按照双层VLAN进行以太网报文转发的方法主要是利用内层VLAN的以太网类型的不同取值,使接入节点能够方便、快捷的判断出报文的接入用户类型,从而简化了接入节点的报文转发过程,提高了接入节点的报文转发效率。
在实现本发明的过程中,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62562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