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双并环缩醛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910623324.3 | 申请日: | 2019-07-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0330504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01 |
发明(设计)人: | 黄湧;陈杰安;武丰瑾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 |
主分类号: | C07D493/04 | 分类号: | C07D493/04;C07F7/08 |
代理公司: | 深圳中一联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414 | 代理人: | 黄志云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环缩醛类 化合物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双并环缩醛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本发明双并环缩醛类化合物分子结构通式为说明书中通式(Ⅰ)所述。发明所述的双并环缩醛类化合物包括5/5、5/6、5/7和6/6四种双并环结构;同时,通过对结构的调整修饰,增加此类并环缩醛化合物在酸性条件下的稳定性,提高其成药可能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有机化合物合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双并环缩醛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双并环缩醛类结构是一类在天然产物,药物分子中非常重要的结构。这一类结构不仅具备相对刚性的骨架结构,分子量小,而且结构中的氧原子可作为内源性的氢键受体,可以通过氢键相互作用与特定的酶结合。另外,双并环缩醛结构与普通的缩醛类化合物相比,在酸性条件下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使其在体内胃酸的条件下可以稳定存在,从而具备潜在的成药可能性。
双并环类缩醛化合物具备独特的3D结构,对于药物中间体和天然产物片段来说是一类重要的构建单元。合成双并环类缩醛化合物的经典方法主要是金属介导的自由基关环反应,但是这些方法存在着许多缺点:1)绝大部分反应中需要使用金属作为催化剂来产生自由基进行关环或是需要自由基引发剂,不利于产物在药物化学及化学生物学方面的后续应用;2)在已报道的方法中,对底物预官能团化需要多步反应,限制了双并环缩醛类化合物的合成应用;3)双并环缩醛类化合物具有多取代基可以增加分子在酸性条件下的稳定性,目前报道的方法学仅限于分子内的关环反应,限制了具备多取代的双并环缩醛类化合物的合成,如糖类衍生物。
因此,迫切需要一种普适性方法学,用以构建双并环缩醛类化合物,特别是具备多取代基的双并环缩醛类化合物。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并环缩醛类化合物,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制备得到的双并环缩醛类化合物结构受限,无法进行多种取代反应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双并环缩醛类化合物,所述双并环缩醛类化合物的分子结构通式为
其中,所述R1、R2、R3各自独立地选自C1-C20烷基、C1-C20烷氧基、芳基、取代的芳基、杂芳基、取代的杂芳基、芳氧基、杂芳基氧基、芳基(C1-C20)烷基、杂芳基(C1-C20)烷基、芳基(C1-C20)炔基中的任意一种;R4、R5、R6各自独立地选自C1-C20烷基、C1-C20烷氧基、C1-C20杂烷基、C5-C20杂环烷基的任意一种;
所述n选自0、1、2的任意一种。
以及,一种双并环缩醛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提供亲核试剂类化合物,所述亲核试剂类化合物的结构通式为
提供烯丙基醇类化合物,所述烯丙基醇类化合物的结构通式为
将所述亲核试剂类化合物、所述烯丙基醇类化合物与吖啶盐类光催化剂和氢转移试剂混合,加入溶剂进行溶解得到反应液;
将所述反应液在可见光的照射下进行环化反应,得到所述双并环缩醛类化合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未经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62332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