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导流筒环流反应器有效
| 申请号: | 201910620141.6 | 申请日: | 2019-07-10 | 
| 公开(公告)号: | CN110217948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08 | 
| 发明(设计)人: | 裴慧莹;呼冬雪;李淋霖;陈兆波;侯佳;范宗帅;李新月;葛辉;吴盼;邹学军;崔玉波;李淑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连民族大学 |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C02F103/32 | 
| 代理公司: | 大连智高专利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21235 | 代理人: | 胡景波 | 
| 地址: | 116600 辽宁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导流 环流 反应器 | ||
1.一种导流筒环流反应器,其特征在于,包括PLC自动控制系统(5),以及分别与PLC自动控制系统(5)连接的三点进水系统(1)、脉冲式曝气系统(3)、多级串联导流筒反应装置(2)和膜截留出水系统(4),所述三点进水系统(1)通过管道与多级串联导流筒反应装置(2)连接,所述多级串联导流筒反应装置(2)的底部通过管道与脉冲式曝气系统(3)连接,所述多级串联导流筒反应装置(2)一侧通过管道与膜截留出水系统(4)连接;
所述三点进水系统(1)包括进水槽(1-1),所述进水槽(1-1)顶部连接有营养盐投加装置,进水槽(1-1)顶部一端设有原液入口(1-2),所述原液入口处设有原液进口控制阀(1-3),所述进水槽(1-1)一侧设有出水口a(1-4),所述原液入口(1-2)与出水口a(1-4)分别位于进水槽(1-1)相对的两侧;所述营养盐投加装置包括多个依次相连接的料仓(1-5),每个料仓(1-5)均通过定量器(1-6)连接于进水槽(1-1)顶部,营养盐投加装置还包括安装于进水槽(1-1)顶部的搅拌电机(1-7),所述搅拌电机(1-7)一端连接有搅拌器(1-8),所述搅拌器(1-8)伸入至进水槽(1-1)内;所述出水口a(1-4)通过管道与多级串联导流筒反应装置(2)连接,此条连接管道上依次设有进水泵(1-9)、电磁阀(1-10)和流量计a(1-11);
所述PLC自动控制系统(5)包括PLC自动控制箱(5-1)、计算机(5-2),所述计算机(5-2)与PLC自动控制箱(5-1)连接;所述进水槽(1-1)内置有与PLC自动控制箱(5-1)相连的液面控制传感器(5-3),所述的多个料仓(1-5)顶部均通过线路连接至PLC自动控制箱(5-1);
所述三点进水系统(1)的工作方法为:打开原液进口控制阀(1-3),原水由原液入口(1-2)进入进水槽(1-1),液面控制传感器(5-3)将检测数据上传PLC自动控制箱(5-1),PLC自动控制箱(5-1)将数据传输给计算机(5-2)进行整合计算,进而控制料仓(1-5)通过定量器(1-6)向进水槽(1-1)内投加营养盐,搅拌电机(1-7)带动搅拌器(1-8)对进水槽内的原水进行搅拌,原水经处理后由出水口a(1-4)流出,经由进水泵(1-9)、电磁阀(1-10)、流量计a(1-11)后,进入多级串联导流筒反应装置(2);
所述多级串联导流筒反应装置(2)包括外筒(2-1),所述外筒(2-1)内设有三个依次连接的两极锥形内筒(2-2),分别为一级导流筒内筒(2-2-1)、二级导流筒内筒(2-2-2)和三级导流内筒(2-2-3),所述一级导流筒内筒(2-2-1)、二级导流筒内筒(2-2-2)和三级导流内筒(2-2-3)高度均不相同且由高到低依次设置;两极锥形内筒(2-2)锥度为1:0.35,在两极锥形内筒(2-2)高度处进行分段,分段间距为40mm;所述的三个两极锥形内筒(2-2)下方均设有气体分布器(2-5),三个气体分布器(2-5)分别向一级导流筒内筒(2-2-1)、二级导流筒内筒(2-2-2)和三级导流内筒(2-2-3)内部输送气体;所述外筒(2-1)一侧设有进水口a(2-3),外筒(2-1)另一侧设有出水口b(2-4),外筒(2-1)顶部设有进水口b(2-6)、进水口c(2-7)和出气口(2-8),所述出气口(2-8)位于进水口b(2-6)、进水口c(2-7)之间,外筒(2-1)底部开设有进气口a(2-9)、进气口b(2-10)和进气口c(2-11),所述进气口a(2-9)位于一级导流筒内筒(2-2-1)下方,进气口b(2-10)位于二级导流筒内筒(2-2-2)下方,进气口c(2-11)位于三级导流内筒(2-2-3)下方;所述进水口a(2-3)与三点进水系统(1)的出水口a(1-4)通过管道连接,所述出水口b(2-4)通过管道与膜截留出水系统(4)连接;所述进气口a(2-9)、进气口b(2-10)和进气口c(2-11)通过管道连接于脉冲式曝气系统(3);三个两极锥形内筒(2-2)内均置有传感器组(5-4);
经预处理的原水分别由进水口a(2-3)、进水口b(2-6)、进水口c(2-7)且进水比例7:2:1进入外筒(2-1)内,气体由底部的气体分布器(2-5)进入两极锥形内筒(2-2),使两极锥形内筒(2-2)的气相含量大于外筒(2-1),流体在导流筒反应装置内外形成密度差,在重力作用下密度差形成导流筒反应装置中整体循环流动的驱动力,两极锥形内筒(2-2)中密度小的混合流体向上流动,外环空间中密度大的混合流体向下流动,进而气液两相流不断由两极锥形内筒(2-2)向上流入外筒(2-1),再由外筒(2-1)向下流入两极锥形内筒(2-2)的循环流动;在循环流动过程中,一级导流筒内筒(2-2-1)上部气液混合流体溢出流向二级导流筒内筒(2-2-2),二级导流筒内筒(2-2-2)气体由底部气体分布器(2-5)进入,气液两相流动于同一级导流筒内筒,上部气液混合流体溢出流向三级导流内筒(2-2-3),三级导流内筒(2-2-3)气体由底部气体分布器(2-5)进入,气液两相流动于同一级导流筒内筒,最后由右侧出水口b(2-4)流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连民族大学,未经大连民族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620141.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印染污水分类处理工艺
 - 下一篇:一种高氨氮废水处理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