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强度缝洞型岩心及其制作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618924.0 | 申请日: | 2019-07-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0376033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02 |
发明(设计)人: | 董驰;宋考平;付洪涛;石成方;王继强;郭春萍;杨二龙;卢金昊;张林默;王建春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北石油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1/28 | 分类号: | G01N1/28;G01N1/36 |
代理公司: | 苏州携智汇佳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78 | 代理人: | 温明霞 |
地址: | 163318 黑***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强度 缝洞型 岩心 及其 制作方法 | ||
一种高强度缝洞型岩心及其制作方法。属于提高采收率技术领域。本发明在岩心原料中添加了CaCO3、MgCO3、FeCO3三种物质,充分契合了碳酸岩缝洞型藏油的物性特征;本发明提出了以β‑D‑葡萄糖结晶为填充物,在岩心胶结后,采用高倍数地层水驱,形成了岩心内的缝洞结构;本发明提出了以微波快速胶结环氧树脂制作岩心的方法,运用微波分次作用,即避免了环氧树脂老化现象,又节约时间及成本;本发明考虑了气驱等高压驱动方式,采用碳纤维环氧树脂进行浇注,岩心承压强度达到普通环氧树脂浇注岩心的1.8倍以上。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提高采收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强度缝洞型岩心及其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碳酸盐岩油藏在全球油气资源中占有着十分重要的位置,据统计,碳酸盐岩分布占全球沉积岩总面积的20%,规模比较大;世界碳酸岩油气探明可采总量为1434.5亿吨。碳酸盐岩油田的可采储量一般情况下也比较大,平均可采储量是砂岩大油田平均可采储量的2倍左右;并且碳酸盐岩油气藏中有30%以上为缝洞型油气藏。我国也有近300×104km2的碳酸盐岩分布,约占陆上国土面积的1/3,其中塔里木盆地、四川盆地、鄂尔多斯盆地和华北地区广泛发育,为潜在的油气勘探区;这类油藏的储层经历多次构造运动,受风化、剥蚀和淋滤作用影响较大,因此该类油藏储层连续性差,非均质性强,裂缝、溶洞、断层发育。储集空间以先期构造运动加之岩溶、变质和风化淋滤等地质作用形成的孔、洞、穴和裂缝等构造储集空间为主,其中大型溶洞是最主要的储集空间,裂缝既是有效的储集空间,也是主要的渗流通道。
由于人工取心成本高,且取心量有限,因而实验室常用人造岩心进行驱替实验。现有的人造岩心如专利号为CN201400193610,提供了一种制备缝洞型碳酸盐岩岩心的方法,CN201721194236.9,提供了一种缝洞型人造岩心,但以上制作的人造岩心还存在以下问题:(1)契合缝洞型碳酸盐岩储层物性特征程度较低。(2)常规缝洞型岩心采用无机盐晶体,当采用该类岩心进行岩心岩电参数实验时,由于岩心内部存在大量无机盐,会导致岩心测试电阻率不够精确;(3)常规岩心制作需要在高温箱“100~120℃”条件下,烘烤5-8小时,长时间的烘烤会使环氧树脂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老化现象;(4)当浇注岩心尺寸大,承压时表面易发生断裂,导致实验失败。因此,亟需发明一种一种高强度缝洞型岩心及其制作方法以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发明了一种高强度缝洞型岩心及其制作方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人造岩心存在的工作强度低、驱替实验模拟精度低等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内容如下:
一种高强度缝洞型岩心,其特征在于,按其各组分占的重量百分比胶结成缝洞型岩心丕,由如下原料组成:
缝洞型岩心丕为正六面体,高强度缝洞型岩心丕表面浇注0.5~2cm厚度碳纤维环氧树脂,其碳纤维环氧树脂按其各组分占的重量百分比,由如下原料得到:
T700型碳纤维 1~2份;
环氧树脂 5~15份;
乙二胺 0.2~2份。
高强度缝洞型岩心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将石英砂以及β-D-葡萄糖分别过筛,将缝洞型岩心丕配方量的原料混合搅拌,均匀放入矩形模具中施压1~8MPa,10~30min;
步骤二:将步骤一中得到的岩心放入微波炉中,采用350W~450W功率固化20~30min;
步骤三:将碳纤维环氧树脂配方量的原料混合搅拌,均匀平铺在步骤二所得岩心表面0.5~2cm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北石油大学,未经东北石油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61892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