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自动调节阀、加水机构以及水壶在审
申请号: | 201910618481.5 | 申请日: | 2019-07-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2205862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12 |
发明(设计)人: | 余庆喜;沈滨杰;余铠佳;蔡美福;李璐佳;陈校阳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新功电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47J27/21 | 分类号: | A47J27/21;F16K1/00;F16K1/32;F16K31/12 |
代理公司: | 汕头市高科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4103 | 代理人: | 丁楚浩 |
地址: | 51570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自动 调节 加水 机构 以及 水壶 | ||
本发明公开一种自动调节阀、含该阀的加水机构及含该机构的水壶。特点是,自动调节阀包括具有进水接头和水泵进水接头且中间具有空腔的第一阀体,以及具有水泵出水接头和出水接头且中间具有空腔的第二阀体,第一阀体与第二阀体分别具有相互对接的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之间形成有腔室,且第一端口与第二端口分别通过第一连通口与第二连通口在腔室中连通,腔室中安装有封闭机构,可由封闭机构封闭住第一连通口。该阀能够依据水流流速大小以改变水流的流向,从而能够应用在水壶的加水机构中,用于控制添水管出水及排水。解决壶体与壶座分离时水泄漏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一种流体调节阀、带有该阀的加水机构以及含有该机构的水壶,具体的,主要涉及一种与水泵结合用于依据水流流速大小而改变水流流向的调节阀门,以及应用在水壶中用于排除添水管中的残液。
背景技术
电热水壶常设置有加水机构,用于将水导入壶体中。目前,市场上已出现在壶座与壶体底部增设管路,可实现从壶体底部经添水管向壶体内供水的电热水壶,以实现自动加水。
通常,水箱是设置在较低位置处,添水管及其出水口则设置于较高位置处,添水系采用水泵将水从水箱抽至添水管出水口,由该出水口将水送至壶体内部。
在这类水壶中,水泵进水系由控制装置控制,它可依据壶体内水位的高低对水泵进行自动开启或关闭,以便实现水壶加水的自动控制。
由水泵通过添水管向壶体内部加水,当水泵关闭时,添水管中仍保留有一定量的水,必须面对这一问题,否则,壶体与壶座分离时,这些剩余的水会顺着添水管倒流至壶体的外面。
现有技术中,系采用在上、下耦合器中分别设置有添水管和供水管,且上耦合器添水管中设置有阀片,当不需要加水或壶体离开壶座时,由阀片来封闭添水管,以阻止剩余的水由添水管向外流出。
但是,这种结构会带来以下致命的缺陷。一、添水管与供水管分离时,供水管中充满未导入壶体的水,水可在其顶端保留着轻微拱起的水珠,当添水管与供水管再次接合时,水珠会顺着两者的间隙渗透出来,为解决这一问题,必须在制造上对部件的精度提出更高的要求。二、阀片在使用中长时间受到冷热水的压力,且水中存在杂质,容易形成水垢,水垢极易在阀片中积聚,使其表面不能保持平整,因而,使用过程中容易产生轻微水的泄漏。电热水壶中,耦合器一旦存在水的渗透或泄漏,是极其危险的,它会导致故障的产生,甚至是触电的危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自动调节阀、加水机构以及水壶,该自动调节阀能够依据水流流速大小以改变水流的流向,从而能够应用在加水机构中,用于控制水壶中添水管的添水及添水管中剩水的排除。
本发明的自动调节阀由下列方案实现:
一种自动调节阀,其特点是,包括具有进水接头和水泵进水接头且中间具有空腔的第一阀体,以及具有水泵出水接头和出水接头且中间具有空腔的第二阀体,第一阀体与第二阀体分别具有相互对接的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之间形成有腔室,且第一端口与第二端口分别通过第一连通口与第二连通口在腔室中连通,腔室中安装有封闭机构,可由封闭机构封闭住第一连通口。
上述自动调节阀方案中,封闭机构可以为阀片,由阀片来封闭第一连通口;封闭机构也可以为活塞,由活塞来封闭第一连通口,优选的是,活塞于两端套接有弹簧,可提高活塞封闭第一连通口的压力。
这样,当水泵进水接头与水泵出水接头连接上水泵时,将可以产生下列的作用:当进水接头接上水,并开启水泵,若水流流速达到阀值或以上时,封闭机构将封闭第一阀体的第一连通口,于是,水将经过水泵从出水接头不断流出;若水流流速降至阀值以下或关闭水泵时,封闭机构将不再封闭第一阀体的第一连通口,于是,水可从出水接头经过第二阀体的第二连通口进入腔室,并从第一阀体的第一连通口倒流出至进水接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新功电器有限公司,未经广东新功电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61848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