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氟硅酸直接法生产氟化铝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618120.0 | 申请日: | 2019-07-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0316749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0-11 |
发明(设计)人: | 曾润国;葛云松 | 申请(专利权)人: | 昆明川金诺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1F7/50 | 分类号: | C01F7/50;C01B33/12 |
代理公司: | 昆明大百科专利事务所 53106 | 代理人: | 何健 |
地址: | 654100 云***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氟硅酸 氟化铝 氢氧化铝 结晶母液 直接法 氢氧化铝粉末 预调 氟硅酸溶液 氟化铝产品 磷酸工业 预热 烘干 生产工艺 泵送 副产 浆状 料浆 脱硅 煅烧 生产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氟硅酸直接法生产氟化铝的方法,是以磷酸工业副产氟硅酸、氢氧化铝及氟化铝结晶母液为原料,用氟化铝结晶母液将氢氧化铝粉末预调为浆状,料浆经泵送至预热后的氟硅酸溶液中反应,经脱硅、结晶、烘干、煅烧得到氟化铝产品。本发明在不改变氢氧化铝与氟硅酸反应速率的前提下,循环使用结晶母液与氢氧化铝预调浆,使氢氧化铝与氟硅酸充分反应,避免了氢氧化铝粉末直接与氟硅酸反应过程中产生的包裹现象及泡沫过多导致的漫槽现象,为氟硅酸直接法生产氟化铝提供了一种铝利用率高、工艺流畅、操作稳定的生产工艺。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化工无机氟化物生产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氟硅酸直接法生产氟化铝的方法。
背景技术
氟化铝是炼铝工业的助熔剂,它能够大幅降低氧化铝的熔点。国内炼铝工业所用的氟化铝多为萤石法生产,随着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推进,加大了对萤石资源的保护力度,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厂家开始采用湿法磷酸副产物生产炼铝工业用的氟化铝。氟硅酸生产氟化铝具有代表性的流程主要有氨法和直接法两种,直接法由于具有流程简单、操作容易、原料品种少、生产成本低等优势,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目前,氟硅酸直接法生产氟化铝主要采用氢氧化铝粉末与氟硅酸反应的工艺,操作过程中经常出现反应剧烈,反应器内发泡严重甚至出现漫槽的现象,被迫停止氢氧化铝粉末的加入间接延长反应时间增加β-AlF3·3H2O结晶析出的可能性,甚至导致环境污染事故;同时由于反应剧烈加入的氢氧化铝粉末还会被反应生成的硅胶包裹,造成反应不完全、Al利用率低,增加生产成本。法国Aluminum Pechiney公司开发的AP工艺虽然采用氢氧化铝化浆的方式,但化浆后又经过过滤工序将料浆通过转鼓过滤机过滤为湿滤饼再加入预热的氟硅酸溶液中,存在氢氧化铝过滤速率低、工序长、氢氧化铝计量不够准确等弊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传统氟硅酸直接法生产氟化铝工艺流程中氢氧化铝粉末与氟硅酸反应过程中出现的漫槽及包裹现象,提供一种铝利用率高、工艺流畅、操作稳定的氟硅酸直接法生产氟化铝的工艺。
实验表明:在相同反应温度条件下,氟硅酸浓度在10%~20%之间变化时,氢氧化铝与氟硅酸的反应速度变化不大,但随着氟硅酸浓度的增加反应会变得剧烈。生成的硅胶会包裹部分氢氧化铝粉末,反应器内发泡严重甚至会出现漫槽现象,新加入的氢氧化铝粉末会浮于泡沫上方反应不完全;更不利的影响是当反应器内出现发泡严重现象后,必须被迫停止加入氢氧化铝粉末待泡沫消失后再加入物料,间接地延长了反应时间不利于后续工序的操作。通过加入氢氧化铝粉末1.0~1.5倍的结晶母液与氢氧化铝粉末预调浆后,再与氟硅酸溶液反应,反应过程中氟硅酸溶液浓度可保持在13.3%~16.2%之间,不会造成反应速度的较大变化,且不再出现发泡、漫槽现象,工艺更流畅、反应进行得更充分。
一种氟硅酸直接法生产氟化铝的方法,本发明用氟化铝结晶母液将氢氧化铝粉末预调为浆状,料浆经泵送至预热后的氟硅酸溶液中反应,经脱硅、结晶、过滤、烘干、煅烧得到氟化铝产品,本发明通过以下步骤得以实现:
1)将氟化铝结晶过滤液与氢氧化铝预调浆,得氢氧化铝料浆;
2)将计量的氢氧化铝料浆用泵输送至预加热到85℃左右的氟硅酸溶液中进行反应;
3)反应后的料浆经过滤、洗涤后得湿白炭黑滤饼及滤液、洗水;
4)滤液与洗水合并后于95℃条件下进行结晶;
5)结晶后料浆经降温冷却、过滤、洗涤后得到湿氟化铝及结晶母液;
6)湿氟化铝经烘干、煅烧后得到氟化铝产品。
其中所述结晶母液与氢氧化铝预调浆,所述结晶母液与氢氧化铝的质量比为1.0:1~1.5:1,优选1.2:1~1.5: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明川金诺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昆明川金诺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61812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