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负荷预测的压缩空气系统优化控制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910618029.9 | 申请日: | 2019-07-10 |
| 公开(公告)号: | CN110513281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29 |
| 发明(设计)人: | 由玉文;赵磊;周国志;程保华;周令昌;赵会庆;郭春梅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城建大学 |
| 主分类号: | F04B49/06 | 分类号: | F04B49/06 |
| 代理公司: | 12107 天津市三利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李文洋<国际申请>=<国际公布>=<进入 |
| 地址: | 300384***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压缩机组 动态规划法 供气负荷 压缩空气 运行费用 运行能耗 综合考虑 求解 能耗 时间约束条件 压缩空气系统 优化控制模型 参数辨识 负荷数据 负荷预测 排气压力 数学模型 限制条件 优化控制 预测模型 压缩机 建模 停机 机组 预测 | ||
1.一种基于负荷预测的压缩空气系统优化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压缩空气的建模及参数辨识:
步骤二,利用BP神经网络建立短期供气负荷预测模型,以一周的负荷数据对模型进行训练,预测接下来24小时内每30min的供气负荷;
步骤三、以压缩机组全天运行费用最小为目标,综合考虑压缩机组的运行能耗和启动能耗,以基准运行的限制条件为约束,建立优化控制模型并采用动态规划法进行求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负荷预测的压缩空气系统优化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一中,具体步骤如下:
第一步,建立压缩比模型:
气体压缩以等温过程耗功最少,绝热过程耗功最多,多变压缩过程则是介于二者之间,因此应尽量使压缩过程中气体的温度变化最小,同时因为压缩机的容积效率是随着单级压缩比的增大而减小的,所以通常采用分级压缩、中间冷却的方法;
选择不同的压缩比时,整个压缩过程消耗的功不一样,对于z级压缩,各级压缩比相等时耗功最小,即:
式中,ε为单级压缩的压缩比;p1为进气压力,MPa;pz+1为压缩终了的压力,MPa;z为压缩机级数;
第二步,建立实际排气量模型:
空压机的理论容积流量与很多因素有关,多级压缩时活塞式压缩机理论排气量为:
式中,Ql为理论排气量,m3/min;D为一级气缸的直径,m;S为活塞的行程,m;t为同级气缸的数量;N为曲轴转速,r/min;
从理论上讲,压缩机的排气量就是进入一级气缸的气量,进入的多,排出的也就多;但在实际情况下,压缩机的排气量会受到进气压力、气缸的余隙容积、级间泄漏等因素的影响,气缸有效容积减小,实际排气量并不能达到理论排气量。这些实际因素对实际排气量的影响可用容积效率λ来表征;
压缩机的容积效率为容积系数、压力系数、温度系数以及气密系数的乘积,即:
λ=λvλpλtλl
式中,λ为容积效率,λv为容积系数,λp为压力系数,λt为温度系数,λl为气密系数;
活塞式空压机实际排气量Q等于理论排气量与容积效率的乘积,即:
Q=λvλpλtλlQl=λQl
式中,Q为实际排气量,m3/min;Ql为理论排气量,m3/min;
第三步,建立压缩机功率模型:
气体被压缩的过程是非常迅速的,与外界的热传递很少,因此实际的压缩过程均趋于绝热。多级压缩时,压缩机的绝热功率可按下式计算:
式中,Pad——绝热功率,kW;
pi、pd——进气、排气压力,bar;
κ——气体的绝热指数,对于氮气,κ=1.4;
z——压缩级数。
由于机械损失(如摩擦损失、泄漏损失)的存在,压缩机实际工作时的功率要大于绝热功率,二者之间的关系可通过绝热效率来衡量,绝热效率为压缩机的绝热功率与轴功率的比值。因此实际功率为:
式中,P为实际功率,kW;η为压缩机的绝热效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城建大学,未经天津城建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618029.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微型输送装置
- 下一篇:一种水泵单线通信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