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新型二维三元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及纳米片在审
申请号: | 201910616307.7 | 申请日: | 2019-07-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0371935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0-25 |
发明(设计)人: | 周戬;解磊;宋秀峰;陈翔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C01B19/00 | 分类号: | C01B19/00;B82Y30/00;B82Y40/00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创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73 | 代理人: | 张学彪 |
地址: | 210094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纳米片 制备 有机溶剂 二维 制备技术领域 高质量单晶 三元化合物 剥离处理 超声剥离 二维材料 反应周期 恒温条件 化学工程 烧结 超声波 高纯度 高效率 可控性 单晶 单质 封管 生产成本 合成 | ||
本发明公开了新型三元二维材料纳米片的制备方法,属于纳米片制备技术领域。本发明利用真空封管技术将高纯度单质烧结成高质量的InGeTe3单晶,并通过将合成得到的InGeTe3粉末加入有机溶剂中,在恒温条件下,用超声波对该溶液进行液相剥离处理,即可得到在有机溶剂中均匀分散、厚度极小的InGeTe3纳米片。本方法可实现高质量单晶的生成;结合有机溶剂,利用液相超声剥离法,实现高效率、重复性好、可控性强的二维InGeTe3纳米片的制备。本发明化学工程简单、生产成本较低、反应周期短、重复性好的优点,适合于大规模制备二维InGeTe3纳米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纳米片制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二维三元化合物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近50年来,硅基半导体技术一直沿着摩尔定律高速发展。根据2011年国际半导体技术发展蓝图(ITRS)的预测,目前这种发展趋势至少可以持续到2026年,其器件的特征尺寸将缩小至5nm。随着近些年来硅基半导体工艺不断推进,晶体管尺寸已经接近物理极限,半导体器件面对着短沟道效应、漏栅极漏电流增大、功耗增大的挑战,急需一类有潜力的新型半导体材料来克服当前的困境,为摩尔时代带来新的机遇。自2004年Geim和Novoselov成功机械剥离出石墨烯以来,二维材料成为人们的研究热点。由于石墨烯电学、热学、力学性能良好,且具有很高的载流子迁移率、热导率,在高速电子、光电子、传感器和储能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研究。但石墨烯材料的一个突出问题是没有禁带,已成为制约石墨烯微电子和光电子器件发展的瓶颈问题。二维过渡金属硫化物(TMDCs)虽然拥有合适的带隙和优良的性能,但其迁移率较低。宽带隙的六方氮化硼材料的绝缘性、拥有合适带隙、极高迁移率的黑磷烯的不稳定性,使得学者们开始探索新的材料种类,寻找更为优异合适的新材料来满足需要。
InGeTe3作为一种新型的、具有层状结构的三元材料由于其优异的物理化学性质,将成为低维材料研究领域的一颗新星。InGeTe3材料在理论上的解理能比石墨的小,可以通过剥落其块体来获得InGeTe3单分子层。理论预测InGeTe3材料从块体到单层均是直接半导体,且单层InGeTe3直接带隙约为1.41eV,可见光吸收强,具有很高的电子载流子迁移率,可达3×103cm2V-1s-1,在太阳能电池、光电探测器、场效应晶体管等应用领域具有广阔的前景。然而目前对于InGeTe3材料的研究较少,只有一些关于其性质的理论计算,实验方面的研究几乎没有。至于如何得到二维InGeTe3纳米片更是少之又少,一定程度限制了InGeTe3的应用与发展。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新型三元二维材料(InGeTe3)纳米片的制备方法。本方法具有化学工程简单、生产成本较低、反应周期短、重复性好的优点,适合于大规模制备二维InGeTe3纳米片。
为了达到上述技术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三元二维材料纳米片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制作步骤:
步骤(1)单晶粉末制作:将In、Ge、Te单质粉末按照化学计量比配料,研磨至均匀混合,并放入石英管中,使用封管机对石英管真空封管,放入马弗炉中烧结,制得InGeTe3单晶粉末。
步骤(2)液相剥离处理:选取一种有机溶剂,将其装入超声瓶内;将步骤(1)中获取的InGeTe3单晶粉末放入同一个超声瓶中进行液相超声处理;得到分散在有机溶剂中的InGeTe3纳米片;同时也得到含有InGeTe3纳米片的分散液。
步骤(3)离心处理:将步骤(2)获取的分散液进行离心处理,收集上清液;将上清液滴在Si片衬底上,进行干燥,即能够在电镜下观察到InGeTe3纳米片。
进一步的,步骤(1)单质粉末In、Ge、Te化学计量比选用1:1:3。
进一步的,步骤(1)马弗炉温度选用470~550摄氏度,其结烧时间为2-3天。
进一步的,步骤(2)有机溶剂选用无水乙醇与甲基吡咯烷酮1:1的混合溶液。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理工大学,未经南京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61630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