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围堰结构及施工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615964.X | 申请日: | 2019-07-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0397051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01 |
发明(设计)人: | 时学海;刘齐辉;杨洪革;周清;丁瑞明;姜正凯;卢海丰;田野;高小冬;都阳;踪家信;黄令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铁建港航局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19/04 | 分类号: | E02D19/04;E02D5/04;E02B3/12;E02B3/10 |
代理公司: | 广州嘉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05 | 代理人: | 张志辉 |
地址: | 51903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围堰结构 沙袋 护坡 充填 堤心 土工布 淤泥层 止水 钢板桩 施工 水利工程技术 护坡加固 紧密贴合 施工周期 第一层 护脚 压顶 坚固 风浪 侵蚀 清晰 | ||
本发明涉及水利工程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围堰结构及施工方法,围堰结构包括堤心以及设于堤心上方的压顶,堤心包括充填沙袋层,充填沙袋层设于淤泥层上,充填沙袋层的外侧、上方以及内侧均设有土工布,堤心外侧的土工布上方设有外护坡,外护坡的底部设有护脚,堤心内侧的土工布上方设有内护坡,内护坡上设有插进淤泥层的第一钢板桩。充填沙袋层紧密贴合淤泥层,充填沙袋层起到了第一层止水的作用,第一钢板桩起到第二层止水的作用,外护坡可抵御风浪的侵蚀,内护坡加固了围堰结构的强度,使得围堰结构较牢固可靠。该方法条理清晰,操作简单,部分施工工作可以同时进行,可缩短施工周期,做出来的围堰结构坚固且止水效果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利工程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围堰结构及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一般在陆海或者陆湖交接处等水域建造施工工程,需要建造临时围堰,围堰将需要施工区域圈起来,然后将围堰内侧的水抽干,然后在围堰内侧开挖基坑,修筑建筑物等,所以临时围堰要满足止水及防护功能。海岸边的电厂建设,因电厂需要取水给电厂设备进行冷却,需在水陆交接处建设一处临时围堰,以便在围堰内侧建造取排水设施,这种围堰既要在潮汐变化的内外水头压力下满足止水要求,还能够经受水域增水期风暴潮的洗礼冲刷,保证堤身结构的稳定,同时还要便于后期拆除。现阶段的围堰止水效果较差,制造成本较高,不便于后期拆除。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提供一种牢固的围堰结构以及围堰结构的施工方法,能够制作出有效止水的围堰结构。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围堰结构,包括堤心以及设于堤心上方的压顶,堤心包括充填沙袋层,充填沙袋层设于淤泥层上,充填沙袋层的外侧、上方以及内侧均设有土工布,堤心外侧的土工布上方设有外护坡,外护坡的底部设有护脚,堤心内侧的土工布上方设有内护坡,内护坡上设有插进淤泥层的第一钢板桩。
有益效果:压顶起到还好的配重作用,充填沙袋层在自身的重力以及压顶的重压下,充填沙袋层紧密贴合淤泥层,充填沙袋层起到了第一层止水的作用,土工布起到包裹及支撑充填沙袋层的作用,第一钢板桩起到第二层止水的作用,使得围堰结构的止水效果更佳;外护坡可抵御风浪的侵蚀,保护围堰结构的完整性,避免围堰结构被破坏,内护坡加固了围堰结构的强度,使得围堰结构较牢固可靠。
作为上述技术的改进,所述第一钢板桩在远离堤心一侧的内护坡上设有第二钢板桩,第二钢板桩起到第三层止水的作用。
作为上述技术的改进,所述第二钢板桩在远离第一钢板桩的一侧设有若干个均匀分布的钢管桩,钢管桩将第一钢板桩、第二钢板桩、堤心和内护坡加固在淤泥层上。
作为上述技术的改进,所述第一钢板桩和第二钢板桩均为拉森钢板桩,拉森钢板桩具有施工速度快、施工费用低以及止水效果好的特点。
作为上述技术的改进,所述堤心还包括截面为三角形的堤心层,充填沙袋层和堤心层的截面为梯形,压顶设于充填沙袋层上方。充填沙袋层和堤心层的截面形状有利于围堰结构的稳定。
作为上述技术的改进,所述外护坡包括上下分布的扭王字层和外块石层,外块石层可保护堤心层,扭王字层可保护外块石层。
作为上述技术的改进,所述内护坡包括上下分布的内块石层和碎石层,内块石层可保护碎石层,碎石层可保护充填沙袋层。
作为上述技术的改进,所述压顶为倒T形混凝土块,倒T形结构使得压顶可平稳地设于充填沙袋层上。
作为上述技术的改进,所述护脚为石块层,护脚的截面为梯形,护脚结构稳定且有效的保护外护坡的底部。
一种围堰结构的施工方法,该方法包括:
测量放线:在施工区域利用GPS定位设置围堰内外边线的放样点;
设置充填沙袋层:在围堰内外边线的放样点之间设置充填袋,往充填袋内填充泥浆,得到充填沙袋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铁建港航局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铁建港航局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61596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