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锂离子电池电芯注液前干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615052.2 | 申请日: | 2019-07-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0425825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15 |
发明(设计)人: | 曾贤华;戴建勇;黄锐升;罗良丰;李路强;刘志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惠州市恒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6B5/04 | 分类号: | F26B5/04;F26B9/06;F26B21/00;F26B23/00;H01M10/058;H01M10/0525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华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45 | 代理人: | 刘羽 |
地址: | 516006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锂离子电池 电芯注液前 干燥 方法 | ||
一种锂离子电池电芯注液前干燥方法,通过将液态惰性气体转化为气态惰性气体后进行升温操作,得到具有干燥工作温度的气态惰性气体,并将锂离子电池电芯放入至干燥箱组内,对干燥箱组进行第一抽真空操作,再将具有干燥工作温度的气态惰性气体通入至干燥箱组内,执行循环通气干燥操作,接着对干燥箱组进行第二抽真空操作,当干燥箱组内的露点高于目标露点值时,循环执行循环通气干燥操作及第二抽真空操作,并且对气态惰性气体进行补偿加热操作,当干燥箱组内的露点低于或等于目标露点值时,停止执行循环通气干燥操作及第二抽真空操作,最后还进行循环通气降温操作。如此,能够更加节能,干燥气的温度更加平稳,且对锂离子电池电芯的干燥效率更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锂离子电池制备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锂离子电池电芯注液前干燥方法。
背景技术
在生产锂离子电池的过程中,为了保证锂离电池电芯内不含水分以免造成电池短路或者安全事故的发生,在往电芯注电解液之前需要对电芯进行干燥烘烤以去除里面的水分。
为了去除电芯内的水分,通常采用真空烘烤及间断性地往电芯内通入高纯度惰性气体,例如氮气或氩气等,将电芯内的真空破除后,再次进行抽真空以带走烘烤出来的电芯内的水分,然而整个去除水分的过程时间非常长,需要16小时~24小时左右,而且要获得符合干燥效果的锂离子电池电芯,还需要浪费大量的能源。这是由于,传统的真空烘烤箱是由箱体发热,对电芯内部进行缓慢加热,但是这就导致电芯内部升温速率非常慢,且在对电芯加热的过程中无法及时找出抽真空的时间截点,进而无法及时抽走已沸腾的水分。且在干燥完成后由于电芯内部的温度过高,还需要在烤箱内进行长时间进行冷却降温,降温完成后才可进行注液。
如此,在对锂离子电池电芯注液前进行干燥的过程中,效率非常低下,且惰性气体的温度变化较大,再次加热需要浪费大量的能源,还无法保证对多个电芯进行同时干燥时的一致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更加节能,干燥气的温度更加平稳,且对锂离子电池电芯的干燥效率更高的锂离子电池电芯注液前干燥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锂离子电池电芯注液前干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10、将液态惰性气体转化为气态惰性气体,并将所述气态惰性气体进行升温操作,得到具有干燥工作温度的气态惰性气体;
S120、将锂离子电池电芯放入至干燥箱组内,对所述干燥箱组进行第一抽真空操作,使所述干燥箱组内的气压达到第一真空度,进行预排气操作;
S130、将所述具有干燥工作温度的气态惰性气体通入至所述干燥箱组内,执行循环通气干燥操作;
S140、对所述干燥箱组进行第二抽真空操作,使所述干燥箱组内的气压达到第二真空度,进行深度排气操作;
S150、当所述干燥箱组内的露点高于目标露点值时,循环执行所述步骤S130及所述步骤S140,并且对所述气态惰性气体进行补偿加热操作,使所述气态惰性气体处于所述干燥工作温度的条件下;
S160、当所述干燥箱组内的露点低于或等于所述目标露点值时,停止执行所述步骤S130及所述步骤S140;
S170、对所述气态惰性气体进行降温操作,得到具有冷却工作温度的气态惰性气体;
S180、将所述具有冷却工作温度的气态惰性气体通入至所述干燥箱组内,进行循环通气降温操作。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执行所述步骤S160时,还采用露点传感器对所述干燥箱组进行露点采集操作。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液态惰性气体为液态氮气或液态氦气。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干燥工作温度为65℃~7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惠州市恒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惠州市恒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61505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