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生产性粉尘过滤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910615039.7 | 申请日: | 2019-07-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0201459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9-06 |
发明(设计)人: | 何雯倩 | 申请(专利权)人: | 何雯倩 |
主分类号: | B01D46/00 | 分类号: | B01D46/00;B01D46/02;B01D53/44 |
代理公司: | 北京和信华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90 | 代理人: | 胡剑辉 |
地址: | 541199 广西壮族自治***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粉尘过滤系统 几丁质纤维 橡胶材料 生产性 电袋复合除尘 生物基纤维 动物皮革 过滤效果 天然橡胶 掺杂的 过滤袋 纤维 高分子聚合物纤维 高分子纤维 硫族化合物 表面沉积 袋除尘区 粉尘颗粒 除尘区 传统的 改性 个袋 去除 制备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生产性粉尘过滤系统,属于分离方法领域。本发明提供的生产性粉尘过滤系统,包括电袋复合除尘系统,所述电袋复合除尘系统包括不少于2个袋除尘区,每个袋除尘区有不少于3个过滤袋,至少一个过滤袋为表面沉积有纤维的橡胶材料制备而成。所述纤维选自高分子聚合物纤维或生物基纤维,其中生物基纤维为几丁质纤维或二硫族化合物改性的几丁质纤维。橡胶材料选自天然橡胶或动物皮革粉掺杂的天然橡胶中的一种。当采用了几丁质纤维的材料较使用传统的高分子纤维的材料有更好的过滤效果,尤其对小于1.0μm的粉尘颗粒过滤效果良好。使用了动物皮革粉掺杂的橡胶材料可以对空气中二噁英的去除率有很大的提升。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分离方法领域,尤其是一种生产性粉尘过滤系统。
背景技术
过滤式除尘器是使含尘气体通过一定的过滤材料来达到分离气体中固体粉尘的一种高效除尘设备。过滤式除尘器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利用纤维编织物作为过滤介质的袋式除尘器;另一类是采用砂、砾、焦炭等颗粒物作为过滤介质的颗粒层除尘器。
袋式除尘器是将棉、毛或人造纤维等材料加工成织物作为滤料,制成滤袋对含尘气体进行过滤。当含尘气流通过滤料孔隙时粉尘被阻留下来,清洁气流穿过滤袋之后排出。沉积在滤袋上的粉尘通过机械振动,从滤料表面脱落至灰斗中。
滤料本身的网孔较大,一般为20~50μm,表面起绒的滤料为5~10μm。因此,新用滤袋的除尘效率较低。粉尘颗粒因筛滤、惯性碰撞、拦截、扩散、静电和重力沉降等作用,使得粗尘粒首先被阻留,并在网孔之间产生“架桥”现象,很快在滤布表面形成一层所谓粉尘初层。初层形成后,它便成了滤袋的主要过滤层,而滤布只不过起着形成颗粒初层和支撑它的骨架作用。粉尘初层形成之后,使滤布成为对粗、细粉尘皆有效的过滤材料,过滤效率剧增。对于1μm以上的尘粒,主要靠惯性碰撞,对于1μm以下的尘粒,主要靠扩散,总的过滤效率可达99%以上。随着粉尘在滤袋上的积聚,除尘效率不断增加,同时阻力也相应增大。当阻力达到一定程度时,滤袋两侧的压力差会把有些已附着在滤料上的细小粉尘挤压过去,使除尘效率明显下降,同时除尘器阻力过大会使除尘系统的处理气体量显著下降,影响生产系统的排风效果。因此,除尘器阻力达到一定数值后,要及时进行清灰,而清灰时又不能破坏粉尘初层,否则会引起除尘效率显著降低。
性能良好的滤料应具有容尘量大、吸湿性小、效率高、阻力低、使用寿命长,同时还应具备耐高温、耐磨、耐腐蚀、机械强度高等优点。滤料的特性除了与纤维本身的性质有关外,还与滤料表面结构有很大关系。表面光滑的滤料容尘量小,清灰方便,适用于含尘浓度低、粘性大的粉尘,此时采用的过滤速度不宜太高。
袋式除尘器的滤料种类较多。按滤料材质可分为天然纤维、无机纤维和合成纤维等;按滤料结构可分为滤布和毛毡两类。随着化学工业的发展,出现了许多耐高温的新型滤料,如芳香族聚酰胺(尼龙和锦纶)可长期用于200℃左右。聚四氟乙烯、聚酯纤维(涤纶)等新型材料的出现,扩大了袋式除尘器的应用领域。
然而现有技术中的过滤系统仍存在过滤效率偏低,缺乏对空气中有害有机物的去除能力等缺点。
发明内容
由于现有技术存在上述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生产性粉尘过滤系统,使用了一种全新的表面沉积有纤维的橡胶材料,不仅可以高效吸附常规粉尘,还能对一些特殊的工业粉尘进行吸附,从而在整体上提升了粉尘过滤效率。
具体地,本发明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生产性粉尘过滤系统,包括电袋复合除尘系统,所述电袋复合除尘系统包括不少于2个袋除尘区,每个袋除尘区有不少于3个过滤袋,至少一个过滤袋为表面沉积有纤维的橡胶材料制备而成。
优选地,所述纤维选自高分子聚合物纤维或生物基纤维。
优选地,所述高分子聚合物纤维选自聚苯并咪唑纤维、聚酰亚胺纤维、聚酰胺纤维、聚酯纤维中的任意一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何雯倩,未经何雯倩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61503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喷漆废气前端旋转过滤装置
- 下一篇:一种SF6气体在线智能净化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