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第三代EGFR抑制剂的制备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910614211.7 | 申请日: | 2019-07-09 |
| 公开(公告)号: | CN110698461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1-17 |
| 发明(设计)人: | 苏熠东;匡远卓;包如迪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翰森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江苏豪森药业集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7D403/04 | 分类号: | C07D403/04;C07D209/08 |
| 代理公司: | 11314 北京戈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程伟 |
| 地址: | 201203 上海市浦东新***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式( I ) 制备 工艺可操作性 工业化应用 工艺安全性 化合物结构 制备和应用 胺衍生物 苯基嘧啶 产物纯度 第三代 环丙基 收率 吲哚 应用 | ||
本发明涉及第三代EGFR抑制剂的制备方法。本发明公开了EGFR抑制剂的制备和应用。具体地,本发明涉及一种式(I)化合物结构的4‑(1‑环丙基‑1H‑吲哚‑3‑基)‑N‑苯基嘧啶‑2‑胺衍生物的制备方法。本发明方法克服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大大缩减了成本,所得产物纯度好、收率高,工艺可操作性强,工艺安全性也得到大幅提高。因此,本发明制备方法及其应用适合工业化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药物合成领域,具体涉及一种4-(1-环丙基-1H-吲哚-3-基)-N-苯基嘧啶-2-胺衍生物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EGFR(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是跨膜蛋白酪氨酸激酶erbB受体家族的一员。通过与其配体-例如表皮生长因子(EGF)的结合,EGFR在细胞膜上可以形成同源二聚体,或者与家族中其他的受体(比如erbB2,erbB3,或erbB4)形成异源二聚体。这些二聚体的形成,可引起EGFR细胞内关键的酪氨酸残基磷酸化,从而激活细胞内多个下游的信号通路。这些细胞内信号通路在细胞增殖、生存及抗凋亡中起重要作用。EGFR信号传导通路失调,包括配体及受体的表达增高、EGFR基因扩增以及突变等,可促进细胞向恶性转化,并在肿瘤细胞的增殖、侵袭、转移以及血管形成中起重要作用。因此,EGFR是抗癌药物开发的合理靶点。
第一代小分子EGFR抑制剂,包括吉非替尼(易瑞沙TM)和厄洛替尼(特罗凯TM),在肺癌治疗中显示出较好的疗效,已作为一线药物用于治疗伴随EGFR激活突变的非小细胞肺癌NSCLC(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2008)Vol.358,1160-74,Biochemical andBiophysical Research Communications(2004)Vol.319,1-11)。
相对于野生型(WT)EGFR而言,激活突变型EGFR(包括L858R和外显子19缺失delE746_A750)对三磷酸腺苷(ATP)亲和力下降,而对小分子抑制剂的亲和力增加,从而导致肿瘤细胞对第一代EGFR抑制剂例如吉非替尼或厄洛替尼的敏感性增加,达到靶向治疗的目的(Science[2004]第304期,1497-500;New England Journalof medicine[2004]第350期,2129-39)。
然而,经第一代小分子EGFR抑制剂治疗10-12月后,几乎所有的NSCLC患者均产生对此类小分子抑制剂的抗药性。其耐药机制包括EGFR继发突变、旁通路激活等。其中半数患者的耐药是由于EGFR看门基因残基T790M的继发突变,从而降低了药物与靶点的亲和力而产生抗药性,造成肿瘤的复发或病情进展。
鉴于这种突变在肺癌EGFR靶向治疗中产生耐药的重要性和普遍性,多家药物研发公司(辉瑞,BI,AZ等)试图开发第二代小分子EGFR抑制剂,通过抑制EGFR T790M突变株来达到治疗此类耐药的肺癌患者,但均因选择性差而以失败告终。即使afatinib已被FDA批准用于肺癌的治疗,但仅用于伴有EGFR激活突变患者的一线治疗;而对伴有EGFR T790M突变患者,由于afatinib对野生型EGFR具有更强的抑制作用,造成严重的皮肤和胃肠道毒性而限制了给药剂量,没有显示出治疗效果。
因此,有必要开发第三代小分子EGFR抑制剂,能高选择性抑制EGFR T790M突变体,而对野生型EGFR没有或低度活性。由于这一高选择性,可以大大降低因野生型EGFR抑制引起的皮肤和胃肠道的损伤,以达到治疗EGFR T790M继发突变耐药的肿瘤。另外,保留对EGFR激活突变体(包括L858R EGFR、外显子19缺失delE746_A750)的抑制活性,也很有意义。由于对野生型EGFR抑制较弱,第三代EGFR抑制剂具有比第一代EGFR抑制剂更好的安全性,有望作为第一线治疗,在治疗伴随EGFR激活突变的NSCLC同时,也可清除初始治疗患者可能存在的少量EGFRT790T突变株,以延缓耐药的发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翰森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江苏豪森药业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上海翰森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江苏豪森药业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61421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