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含白花蛇舌草的祛痘霜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910614028.7 | 申请日: | 2019-07-09 |
| 公开(公告)号: | CN110151639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23 |
| 发明(设计)人: | 范敏;吴江彬;卢玉栋;朱兰瑾;刘云珍;李爱民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师范大学 |
| 主分类号: | A61K8/9789 | 分类号: | A61K8/9789;A61K8/92;A61K8/73;A61K8/34;A61K8/60;A61P17/10;A61Q19/00 |
| 代理公司: | 福州科扬专利事务所 35001 | 代理人: | 李晓芬 |
| 地址: | 350300 福建省福州市福清***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祛痘 白花蛇舌草 制备 丙烯酰二甲基牛磺酸钠 鲸蜡硬脂基葡糖苷 透明质酸钠 丙烯酸钠 甘草提取 鲸蜡硬脂 去离子水 无添加剂 制作工艺 金银花 茶皂素 丁二醇 共聚物 海藻糖 黄原胶 山茶油 生地黄 甘油 黄柏 伞花 玄参 皮肤 刺激 制作 安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含白花蛇舌草的祛痘霜及其制备方法,主要成分为功效成分10~15%、去离子水65~75%、甘油3~7%、山茶油1~5%、丁二醇2~5%、海藻糖1~5%、鲸蜡硬脂基葡糖苷1~3%、鲸蜡硬脂醇1~3%、茶皂素2~5%、透明质酸钠0.5~2%、黄原胶2~7%、丙烯酸钠/丙烯酰二甲基牛磺酸钠共聚物1~1.5%、o‑伞花烃‑5‑醇0.05~0.1%。功效成分由白花蛇舌草,金银花,黄柏,生地黄,玄参,甘草提取所得。本发明制备的含白花蛇舌草的祛痘霜,对皮肤有良好的祛痘效果,且无添加剂,安全无刺激,与现有的祛痘产品相比不仅祛痘效果好,而且制作工艺简单,制作成本较低。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化妆品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含白花蛇舌草的祛痘霜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生活的追求不仅仅停留在温饱层面上。在满足基础生活条件情况下,人们越来越重视肌肤的护理。
痤疮又称青春痘,是一种常见的毛囊、皮脂腺慢性炎症性疾病,好发于青少年,在青春期过后往往能够自然减轻,主要表现为面部的粉刺,丘疹,脓包等。痤疮的的发生主要和细菌感染,炎症反应,清洁不彻底导致毛囊阻塞与皮脂分泌过多等因素密切相关。由于其对青少年的心理及社交影响很大,祛痘一直是化妆品最主要的研究课题之一。
由于痤疮会对人们的外貌产生影响,所以一旦产生痤疮时,一般人的反应是用手进行挤压,但是直接用手进行挤压很容易使得手上或者痤疮周围皮肤上的细菌,灰尘随之进入血液,引发更多的炎症,产留痘印等。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对日化产品功能、安全和健康的期望与现实之间的差距变得越来越大。环境的恶化,竞争的加剧,更加重了人们心中对现代工业化生活的不信任和不确定性。目前市场上的祛痘产品主要以激素类和酒精类为主。激素类的化妆品见效快,但是长期使用会使人体对其产生依赖性,一旦停止使用添加激素的化妆护肤品,皮肤将会变薄,出现毛细血管扩张及过敏性炎症等症状。而酒精类化妆品只有在酒精含量达到60%以上才会产生杀菌效果,而市面上的产品酒精含量只有40%左右,并不能起到祛痘效果,且在对皮肤产生刺激的同时还会抵消产品一部分的效果。更有一些无良商家为了产品效果更加突出,在产品中添加违禁成分,对使用者的皮肤带来不可逆的伤害。不恰当的选择祛痘产品,不仅不能产生祛痘效果,还会产生更多的炎症,甚至对人体产生伤害。
公开号CN107998000A(申请号CN201810101919.8)的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祛痘面霜制备方法,其中包括的组分如下,薰衣草精油、牡丹精油、茶籽精油、丙二醇、二羟乙磺酸己醚、壬二酸衍生物、水杨酸、维生素E、凡士林、维生素C、乳化剂、水、甘油、水杨酸、甘露糖酸、葡萄糖酸钠、阿魏酸、羟乙基纤维素粉末、珍珠粉、犁头草提取物、香茅精油。该发明中的配方含有较多的致敏成分,而其中的的水杨酸容易过度去除角质层,使得皮肤的防御力变差,可能发生红斑、瘙痒、刺痛或过敏现象。
为了进一步提高产品的安全性,市面上也出现了许多含中药成分的祛痘产品。公开号CN107898681A(申请号CN201711142601.6)的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新型祛痘天然提取组合物、祛痘霜及其制备方法;公开号CN107693454A(申请号CN201711075904.0)的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植物祛痘霜及其制备方法;公开号CN 108042641A(申请号CN201711432358.1)的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中药祛痘霜及其制备方法。这些方法多以多种的植物提取液进行复配得到的祛痘成分,但是由于中草药成分提取工艺复杂,难以合理控制原料,造成了价格昂贵等问题。而公开号CN106491459A(申请号CN201611199905.1)的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含中药成分祛痘霜及其制备方法,其所含成分中的失水山梨醇脂肪酸酯与棕榈酸异丙酯更是存在致痘风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师范大学,未经福建师范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61402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