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材保温板及基材保温板用碳纤维预制地暖制作工艺在审
| 申请号: | 201910613905.9 | 申请日: | 2019-07-09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208165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12 |
| 发明(设计)人: | 孙卫华;付伟;江五七;孙国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全景(江苏)节能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32B15/08 | 分类号: | B32B15/08;B32B15/20;B32B15/04;B32B27/28;B32B5/18;B32B3/08;B32B7/12;B32B33/00;B32B37/12;B32B38/00;F24D13/02;C08L79/08;C08L27/06;C08L27/18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13000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基材 保温 碳纤维 预制 制作 工艺 | ||
本发明涉及了碳纤维预制地暖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基材保温板用碳纤维预制地暖制作工艺,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碳纤维地暖在制作、安装环节均没有统一的规范、碳纤维地暖出厂是以半成品管线形式到现场进行铺装的缺陷,碳纤维预制地暖包括以下步骤:S1、O型碳纤维管线的制作;S2、在基材保温板上开设事先设计好的O型沟槽,将O型碳纤维管线镶入到O型沟槽中,形成一个封闭的内部循环;S3、使用铝箔导热膜将O型沟槽的开口处完全覆盖,并制作成尺寸不同的成品模块置于仓库中备用,本发明,将碳纤维地暖固定在保温板上面的固定沟槽内,形成模块化、标准化、规范化、规模化的产品,完成了由半成品转换成终端产品的一种技术工艺方案。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碳纤维预制地暖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基材保温板用碳纤维预制地暖制作工艺。
背景技术
随着地暖在国内的大量普及,碳纤维地暖由于具有升温快、效能高、寿命长等优点,因此逐渐得到人们的认可,市场占有率越来越大。
目前碳纤维地暖在制作、安装环节均没有统一的规范,碳纤维地暖出厂是以半成品管线形式到现场进行铺装。而在现场铺装时没有统一标准,安装人员随意性较大,甚至有可能出现碳纤维线缆断线,出现局部不热的现象。
因此,我们提出了基材保温板用碳纤维预制地暖制作工艺用于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碳纤维地暖在制作、安装环节均没有统一的规范,碳纤维地暖出厂是以半成品管线形式到现场进行铺装,安装人员随意性较大,甚至有可能出现碳纤维线缆断线,出现局部不热等缺点,而提出的基材保温板用碳纤维预制地暖制作工艺。
基材保温板,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称取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聚酰亚胺100-130份,石棉15-18份,珍珠岩12-19份,磷酸三辛酯13-16份,硬脂酸8-12份,聚酰亚胺81-85份,聚氯乙烯22-27份,聚四氟乙烯纳米颗粒16-19份,伯烷基硫酸盐11-14份,磷酸三辛酯12-15份,硅烷偶联剂5-8份,戊二和硼化物12-18份;
S2、将称取的原料在超微粉碎机内粉碎,并将其全部通过80-120目的筛网,混合均匀后加热至熔融状态,通过挤压机在180℃的条件下将熔融状态下的混合物挤压成型,形成基材保温板备用。
优选的,所述基材保温板的原料包括以下重量份:聚酰亚胺115份,石棉17份,珍珠岩16份,磷酸三辛酯14份,硬脂酸10份,聚酰亚胺83份,聚氯乙烯24份,聚四氟乙烯纳米颗粒17份,伯烷基硫酸盐12份,磷酸三辛酯13份,硅烷偶联剂6份,戊二和硼化物15份。
优选的,所述硅烷偶联剂为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和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中的一种。
本发明还提出了一种基材保温板用碳纤维预制地暖制作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S1、O型碳纤维管线的制作:将碳纤维复合材料预浸入苯乙稀基聚脂树脂中并经加热固化拉挤得到碳纤维管线,并将碳纤维管线裁制成不同长度尺寸备用;
S2、在基材保温板上开设事先设计好的O型沟槽,将O型碳纤维管线镶入到O型沟槽中,形成一个封闭的内部循环;
S3、使用铝箔导热膜将O型沟槽的开口处完全覆盖,并加工成尺寸不同的模块置于仓库中备用。
优选的,所述O型沟槽和所述O型碳纤维管线的尺寸相互匹配。
优选的,所述O型碳纤维管线从内到外依次为碳纤维内层、玄武岩纤维层和ABS树脂层。
优选的,所述铝箔导热膜和所述基材保温板之间通过胶粘固定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全景(江苏)节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全景(江苏)节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61390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 下一篇:基于用途的恶意加密流量的识别方法及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