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密闭充气式双层单元幕墙在审
申请号: | 201910613005.4 | 申请日: | 2019-07-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2211329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12 |
发明(设计)人: | 张锦;陈凯 | 申请(专利权)人: | 沈阳远大铝业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B2/88 | 分类号: | E04B2/88;E04B2/96 |
代理公司: | 沈阳科威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21101 | 代理人: | 李奕潼 |
地址: | 110013 辽宁省沈***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密闭 充气式 双层 单元 幕墙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密闭充气式双层单元幕墙,包括内层玻璃、外层玻璃、铝合金龙骨、副框、电动百叶,铝合金龙骨通过不锈钢自攻螺钉拼接成矩形单元框架,内层玻璃为中空夹胶玻璃,置于单元框架是内侧,四周通过铝扣板压实固定;外层玻璃为钢化夹胶玻璃,置于单元框架室外侧,四周通过副框压实固定;电动百叶位于内、外两层玻璃之间的密闭空腔内,通过固定于单元框架两侧竖向龙骨的引导滑道实现升降,百叶电动马达安装于单元板块上端非可视的封修部分;该密闭充气式双层单元幕墙除了具有洁净、不结露的性能外,还具有遮阳功能,而且从经济性分析,性价比高、维护费用低,是一种新型的幕墙产品。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幕墙领域的双层幕墙系统,特别涉及一种密闭充气式电动百叶单元幕墙。
背景技术
传统双层幕墙,虽然在保温、隔热、降噪等性能上满足人们的需求,但造价高、施工难度大、占用较大空间、通风效果差、清洁维护难度大、维护费用高等诸多缺陷,是的客户对其需求欲望逐渐降低,导致市场普及率低。一种新型的密闭充气式双层单元幕墙的问世,解决了传统双层幕墙的诸多问题,在欧洲市场逐渐盛行。其主要优点体现在性价比高,维护成本低,具有良好的洁净、不结露性能,而且节省空间,无需在室内布置遮阳百叶,称得上是一种新兴的幕墙产品。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密闭充气式双层单元幕墙系统,其具有设计合理、结构简单、便于安装和维护等优点。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密闭充气式双层单元幕墙,包括内层玻璃、外层玻璃、铝合金龙骨、副框、电动百叶,其技术要点是:铝合金龙骨相互连接组成矩形单元框架,内层玻璃通过铝扣板固定于单元框架室内侧,外层玻璃通过副框压实,固定于单元框架室外侧,电动百叶位于内、外层玻璃之间的密闭空腔内,通过固定在单元框架两侧竖向龙骨的引导滑道实现升降运动。
一种密闭充气式双层单元幕墙的安装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将铝合金龙骨通过不锈钢自攻螺钉连接组角,形成矩形单元框架,龙骨连接处施打双组份硅酮密封胶,要求单元框架自身密闭;
步骤2)将内层玻璃置于单元框架室内侧,玻璃及单元框架可视区域清洁完毕,通过铝扣板压实固定内层玻璃,玻璃与龙骨通过周圈三道硅胶条密封,保证水密、气密性;
步骤3)安装引导滑道于单元框架两侧竖向龙骨内壁槽口内,将清洁后的电动百叶置于引导滑道内,测试并保证顺畅升降;电动马达固定在单元幕墙顶部非可视封修板内,连接导电线;
步骤4)将清洁后的外层玻璃置于单元框架室外侧,通过副框压实固定外层玻璃,玻璃与副框之间周圈布设硅胶条,保证水密、气密性;
步骤5)向上述密闭双层单元幕墙空腔内充入洁净、干燥的压缩空气,密封充气嘴。
本发明的优点及有益效果是:该密闭充气式双层幕墙系统,包括内层玻璃、外层玻璃、铝合金龙骨、副框、电动百叶,铝合金龙骨通过不锈钢自攻螺钉拼接成矩形单元框架,内层玻璃为中空夹胶玻璃,置于单元框架是内侧,四周通过铝扣板压实固定;外层玻璃为钢化夹胶玻璃,置于单元框架室外侧,四周通过副框压实固定;电动百叶位于内、外两层玻璃之间的密闭空腔内,通过固定于单元框架两侧竖向龙骨的引导滑道实现升降,百叶电动马达安装与单元板块上端非可视的封修部分。该密闭充气式双层单元幕墙除了具有洁净、不结露的性能外,还具有遮阳功能,而且从经济性分析,性价比高、维护费用低,是一种新型的幕墙产品,已受到众多欧洲客户的青睐。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铝合金龙骨单元组框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沈阳远大铝业工程有限公司,未经沈阳远大铝业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61300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