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钢带预热装置及降低取向硅钢钢带断带率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612761.5 | 申请日: | 2019-07-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0343830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28 |
发明(设计)人: | 张智义;陈春梅;李亚东;高振宇;苏春霞;刘文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鞍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1D8/12 | 分类号: | C21D8/12;C22C33/04;C22C38/02;C22C38/04;C22C38/06;B21B1/22 |
代理公司: | 鞍山嘉讯科技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21224 | 代理人: | 张群 |
地址: | 114000 ***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预热 装置 降低 取向 硅钢 钢带断带率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钢带预热装置及降低冷轧取向硅钢钢带断带率的方法,在冷轧机前设置钢带预热装置,通过上部热辐射及下部热传导的方式对钢带进行轧前预热;钢带的预热温度为50~120℃;钢带预热装置由加热罩、加热辊、螺旋形电阻和环形排列电阻组成,加热辊外表面开设螺旋形凹槽,螺旋形凹槽内设有螺旋形电阻,螺旋形凹槽外侧通过导热绝缘外壳封闭;加热辊的上方设加热罩,多个电阻横贯在加热罩内组成环形排列电阻;加热罩能够通过升降装置升降,方便钢带穿带;本发明在环境温度‑15~20℃的条件下,能够将钢带预热至50~120℃,有效避免冷轧取向电工钢发生冷轧断带现象。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冷轧取向硅钢生产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钢带预热装置及降低取向硅钢钢带断带率的方法。
背景技术
冷轧取向硅钢生产过程中的冷轧断带问题一直是制约产品批量生产的主要因素。一部分生产企业由于冷轧断导致成材率降低,生产成本大幅提高,盈利空间减少,甚至出现亏损。
为了解决冷轧取向硅钢的冷轧断带问题,采用二十辊森吉米尔轧机生产并且对钢带进行预热是一个有效的解决方案,但前提是钢带必须加热到韧脆转变温度以上。现有的钢带预热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水浴加法;该方法是将钢卷整体放入热水中加热。其存在主要问题是由于钢卷体积较大,整卷加热与水接触面积较小,水温只能控制在100度以下。所以采用该方法加热时间较长。另外由于采用热水加热,所以不能加热到较高温度,对脆转变温度接近100度的钢无法实现防断带的目的;
2、感应加热法;该方法是采用高频交流电源形成的涡流加热钢板,其存在的问题是:首先该方法需要较大电流,对电网要求较高;其次,由于高牌号硅钢硅钢含较高的硅,对抑制涡流作用较大,所以该方法加热效率较低;再次,该方法需要增加高频电源等设备,资金投入较高;最后,该方法还需要较大的空间存放设备。
3、火焰加热法;近年来有采用纯氧加煤气的明火加热方法,该方法存在的问题:一是火焰直接加热钢板,并且在纯氧的作用下易造成钢板氧化。二是煤气压力变化易造成火焰焰心变化影响加热效率。三是为了加大加热效率,该方法采用延钢带轧向分布较多的烧嘴,如果有断裂及换卷引带等操作,需要将烧嘴抬起,操作困难。四是需要较大的场地存放设备,已有轧机如果没有预留空间无法安装。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钢带预热装置及降低取向硅钢钢带断带率的方法,在环境温度-15~20℃的条件下,能够将钢带预热至50~120℃,有效避免冷轧取向硅钢发生冷轧断带现象。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钢带预热装置,由加热罩、加热辊、螺旋形电阻和环形排列电阻组成,加热辊外表面沿轴向开设螺旋形凹槽,螺旋形凹槽内设有螺旋形电阻,螺旋形凹槽外侧通过导热绝缘外壳封闭;加热辊的上方设加热罩,加热罩的底部开设与加热辊相配合的半圆孔,且加热罩上沿半圆孔周向均匀设有多个电阻,多个电阻横贯在加热罩内组成环形排列电阻;加热罩能够通过升降装置升降。
所述加热辊沿钢带传输方向设置多个,多个加热辊分别设对应的加热罩,多个加热罩通过一个升降装置同步升降。
所述加热辊沿钢带传输方向设置多个,多个加热辊共用一个加热罩,加热罩底部与各个加热辊一一对应地设有多组环形排列电阻。
一种降低取向硅钢钢带断带率的方法,所述取向硅钢的生产工艺路线是:铁水脱硫-转炉冶炼-RH精炼-连铸-热轧-常化-酸洗-冷轧-脱碳退火-MgO涂层-高温退火-平整退火-性能检验-包装;采用一种钢带预热装置实现;冷轧过程中,在冷轧机前设置钢带预热装置,通过上部热辐射及下部热传导的方式对钢带进行轧前预热;钢带的预热温度为50~12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鞍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鞍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61276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