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蒙特卡罗匹配的机载激光测深航带拼接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612500.3 | 申请日: | 2019-07-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0375719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0-25 |
发明(设计)人: | 宿殿鹏;阳凡林;马跃;张凯;杨安秀;亓超;王贤昆;郭亚栋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C13/00 | 分类号: | G01C13/00 |
代理公司: | 青岛智地领创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7252 | 代理人: | 种艳丽 |
地址: | 266590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航带 拼接 机载激光 测深 非线性最小二乘 平差模型 匹配 蒙特卡罗模型 漂移 海洋测绘 有效解决 重叠区域 参数解 激光点 鲁棒性 质量差 点云 迭代 构建 滤波 水深 转换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蒙特卡罗匹配的机载激光测深航带拼接方法,属于海洋测绘技术领域,其首先获取机载激光测深数据,计算出海底激光点坐标;然后通过航带重叠区域“水深相对漂移”进行点云滤波;再构建非线性最小二乘参数平差模型,计算七参数解;最后将蒙特卡罗模型与非线性最小二乘参数平差模型相结合,以获得的迭代均值作为航带拼接转换七参数。本发明通过这种方法,实现了机载激光测深航带的高精度、强鲁棒性拼接,有效解决了初始航带质量差造成拼接精度低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海洋测绘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蒙特卡罗匹配的机载激光测深航带拼接方法。
背景技术
机载激光测深系统具有测量精度高、测点密度高,工作效率高、机动性强、测量连续性等特点,特别适合于浅水区、海岛礁附近区域等复杂地形的快速探测,可以实现海岸线水上水下地形的无缝拼接。对于满足海洋、测绘、水利、交通、外交、海军等多方面的迫切需求,具有重要意义。
机载激光水深测量属于条带式面状测量的一种,为满足100%全覆盖测量要求,航线布设时要求相邻航带之间须保证20%以上的重叠度。由于受各种干扰因素的影响,在相邻重叠区域内的公共点上,必然存在一定大小的同名点深度不符值,称之为“水深相对漂移”,主要包括折射误差、传感器安装参数测量误差等,经过折射改正、系统多传感器标定校准等处理后,其残余值主要由校正残差构成,对总体海底地形测量精度产生明显影响。为了获得高精度海底地形,有必要消除或减少航带重叠区域间的差异,生成无缝产品,为水下地形测量提供质量保证。采用最近迭代点(Iterative Closest Points,ICP)算法能够进行航带拼接,但是由于数据质量差该方法会造成局部收敛问题,且拼接效率较低;三维正态分布变换(3D Normal Distributions Transform,3D-NDT)的拼接方法,利用正态分布概率描述表面信息,将航带拼接问题转化为参数优化问题,降低空间复杂度,提高了拼接效率,但较差的数据质量会影响航带拼接的稳定性,从而影响其拼接精度。
因此,有必要提出一种基于蒙特卡罗匹配的机载激光测深航带拼接方法,以增强航带拼接的鲁棒性,提高机载激光测深航带拼接精度。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基于蒙特卡罗匹配的机载激光测深航带拼接方法,设计合理,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解决了初始航带质量差造成拼接精度低的问题,有效提高了机载激光测深航带拼接精度,增强了航带拼接的鲁棒性,具有良好的效果。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基于蒙特卡罗匹配的机载激光测深航带拼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获取机载激光测深数据,计算出海底激光点坐标;
步骤2:通过航带重叠区域水深相对漂移进行点云滤波,剔除粗差;
步骤3:构建非线性最小二乘七参数平差模型,计算七参数解;
步骤4:将蒙特卡罗模型与非线性最小二乘七参数平差模型相结合,以获得的迭代均值作为航带拼接最终转换七参数。
优选地,在步骤2中,机载激光测深点云的滤波方法如下:
步骤2.1:选定初始基准航带H1,确定相邻航带H2与H1的重叠区域;
步骤2.2:在重叠区域内进行点云数据格网化,确定重叠区域的同名点信息;
步骤2.3:利用均值及中误差σ作为粗差剔除的阈值参数;
若同名点间满足则保留该同名点,否则将其剔除;其中,为基准航带重叠水深值,为相邻航带同名点水深值;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科技大学,未经山东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61250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浅水湖泊垂直剖面的持续性观测装置
- 下一篇:漂流浮标监测方法及其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