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防治柳树柳蓝叶甲成虫的方法及其使用的趋避剂有效
| 申请号: | 201910609068.2 | 申请日: | 2019-07-08 |
| 公开(公告)号: | CN110313476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25 |
| 发明(设计)人: | 尹佟明;凌嘉昊;李小平;李淑娴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林业大学 |
| 主分类号: | A01N31/02 | 分类号: | A01N31/02;C07C29/76;A01G13/00;C07C33/025;A01P17/00 |
| 代理公司: | 南京申云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74 | 代理人: | 邱兴天 |
| 地址: | 210037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防治 柳树 柳蓝叶甲 成虫 方法 及其 使用 趋避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防治柳树柳蓝叶甲成虫的方法及其使用的趋避剂,属于昆虫趋避剂技术领域。该防治柳树柳蓝叶甲成虫的方法是向柳树上施用反‑3‑己烯醇或反‑3‑己烯醇的溶液。本发明采用固相微萃取头从三蕊柳树叶片萃取得到反‑3‑己烯醇,该制剂释放周期长,配制简单,对柳蓝叶甲成虫有明显的趋避效果。本发明中的功效成分反‑3‑己烯醇存在于自然界部分植物中,对人畜无害、对环境友好,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昆虫趋避剂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防治柳树柳蓝叶甲成虫的方法及其使用的趋避剂。
背景技术
柳树是我国城乡和园林绿化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树种,柳蓝叶甲(Plagioderaversicolora) 是对柳属树种危害范围最广、危害程度最严重的一种食叶害虫。柳蓝叶甲属于鞘翅目 (Coleoptera)叶甲科(Chrysomelidae)金花虫属(Plagiodera),取食柳树的叶片和嫩梢,大部分柳属树种都受其危害,包括长柱柳、杞柳和垂柳等。在我国南方省区,该虫害每年发生 8-9代,危害程度严重时可造成苗木死亡,对柳树的苗木培育和生产有很大危害。
目前,柳蓝叶甲的防治方法主要依赖杀虫剂和人工捕杀,包括树冠喷雾、树干环阻、冬季翻土和震落捕杀等方法。但是,通常应用的广谱性杀虫剂成本较高,针对性较低,甚至会造成柳蓝叶甲天敌减少而产生负面效果,并且长期使用容易使昆虫产生抗药性。柳属植物广泛应用于园林造景,该虫主要发生在公园和风景区等地,使用广谱性杀虫剂会破坏环境并对人类健康造成威胁。同时,人工捕杀效率低,难以应用在实际的生产实践中。因此,开发针对性强、环境友好型的专一性农药是生产上急需解决的一个问题。大量研究表明:利用害虫的天然引诱剂或趋避剂防治害虫,不仅防治效率高,而且绿色环保。因此,寻找柳蓝叶甲的信息化合物就是研制专一性农药的关键。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防治柳树柳蓝叶甲成虫的方法,具有环保无污染,对树木不产生伤害的优点。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防治柳树柳蓝叶甲成虫使用的趋避剂,具有针对性强、环境友好型的特点。
技术方案: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防治柳树柳蓝叶甲成虫的方法,向柳树上施用反-3-己烯醇或反-3-己烯醇溶液。
所述的防治柳树柳蓝叶甲成虫的方法,所述的反-3-己烯醇溶液为反-3-己烯醇的石蜡油溶液,浓度为0.001-1mol/L。
所述的防治柳树柳蓝叶甲成虫的方法,所述的反-3-己烯醇溶液的浓度为0.1mol/L。
一种防治柳树柳蓝叶甲成虫使用的趋避剂,为反-3-己烯醇或反-3-己烯醇溶液。
所述的防治柳树柳蓝叶甲成虫使用的趋避剂,所述的反-3-己烯醇溶液为反-3-己烯醇的石蜡油溶液,浓度为0.001-1mol/L。
所述的防治柳树柳蓝叶甲成虫使用的趋避剂,所述的反-3-己烯醇溶液的浓度为0.1mol/L。
所述的防治柳蓝叶甲成虫使用的趋避剂,所述的反-3-己烯醇从三蕊柳叶片中萃取得到。
反-3-己烯醇的制备方法,采摘新鲜三蕊柳树叶片,置于萃取瓶中,萃取瓶顶部用保鲜膜封住;使用固相微萃取头进行吸附,萃取瓶用40-50℃恒温水浴,时间为30-40min;固相微萃取头用200-250℃处理3-5min进行解吸附处理,得到反-3-己烯醇。
所述的反-3-己烯醇的制备方法,固相微萃取头为65μm的聚二甲基硅烷(PDMS)/二乙烯苯(DVB)手动固相微萃取头。
有益效果: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林业大学,未经南京林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60906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