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装载运输车有效
| 申请号: | 201910609021.6 | 申请日: | 2019-07-08 |
| 公开(公告)号: | CN110282035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05 |
| 发明(设计)人: | 王时龙;黄辉;王彦凯;杨波;王四宝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大学 |
| 主分类号: | B62D53/00 | 分类号: | B62D53/00;B60P7/12;B60P7/135 |
| 代理公司: | 重庆航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47 | 代理人: | 胡小龙 |
| 地址: | 400044 ***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装载 运输车 | ||
1.一种装载运输车,其特征在于:包括:
牵引运载段(100),用于提供向前运动的牵引力;
全方位运载段(200),位于所述牵引运载段(100)后方并可实现全方位运动;
所述牵引运载段(100)包括牵引车身(101),所述牵引车身(101)的前端和/或后端设有用于提供牵引力并控制运动方向的动力转向机构(102);
所述全方位运载段(200)包括运载车身(201),所述运载车身(201)的前后两端分别设有运载轮轴(202),所述运载轮轴(202)的两端分别设有麦克纳姆轮(203);
所述牵引车身(101)的后端与所述运载车身(201)的前端之间铰接连接;
所述牵引车身(101)和/或所述运载车身(201)上分别设有用于装夹工件的装夹抱具(300);
所述牵引车身(101)的后端与所述运载车身(201)的前端之间设有连接件栓子(401),所述牵引车身(101)的后端设有旋转配合套装在所述连接件栓子(401)上的前端铰接套(402),所述运载车身(201)的前端设有旋转配合套装在所述连接件栓子(401)上的后端铰接套(403);
所述牵引车身(101)的后端设有前端错位滑轨(404),所述前端铰接套(402)滑动配合安装在所述前端错位滑轨(404)上,所述后端铰接套(403)与所述运载车身(201)之间旋转配合;和/或,
所述运载车身(201)的前端设有后端错位滑轨,所述后端铰接套(403)滑动配合安装在所述后端错位滑轨上,所述前端铰接套(402)与所述牵引车身(101)之间旋转配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载运输车,其特征在于:
所述动力转向机构包括旋转配合安装在所述牵引车身(101)上的转向轴(103)和与所述转向轴(103)同步转动的动力轮安装座(104),所述动力轮安装座(104)上设有动力轮轴(105),所述动力轮轴(105)的两端分别设有与其同步转动的动力轮(106);且所述动力轮安装座(104)内设有用于驱动所述动力轮(106)转动进而提供向前运动的牵引力的动力装置,所述牵引车身(101)上设有用于驱动所述转向轴(103)转动进而使所述牵引运载段(100)转向的转向驱动机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载运输车,其特征在于:
所述动力轮安装座(104)上设有至少两根相对于所述转向轴(103)环形均布的转向连杆(109),所述转向轴(103)上设有与其同步转动的转向连接臂(110),所述转向连接臂(110)与所述转向连杆(109)连接;
所述动力轮安装座(104)的前端和/或后端设有用于检测路面轨道方向及路面平整度的路面传感器(111);
所述牵引车身(101)上设有位于两个所述动力轮安装座(104)之间并用于提供电能的电池包(11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载运输车,其特征在于:
所述全方位运载段(200)设置为至少一个;且当所述全方位运载段(200)设置为至少两个时,相邻两个所述全方位运载段(200)的运载车身(201)之间铰接连接;
还包括尾部运载段(500),所述尾部运载段(500)位于所述全方位运载段(200)的后方;所述尾部运载段(500)包括尾部车身(501),所述尾部车身(501)上设有用于支撑所述工件的所述装夹抱具(300),且所述尾部车身(501)的底部设有万向轮(502)。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装载运输车,其特征在于:
所述装夹抱具(300)包括支撑底座(301),所述支撑底座(301)的顶面上设有用于支撑工件的支撑槽(302),所述支撑槽(302)的两侧分别设有用于将工件抱紧固定在所述支撑槽(302)内的抱紧臂(303);
所述支撑槽(302)的两侧分别设有与其长度方向平行的抱紧转轴(304),所述抱紧臂(303)套装在所述抱紧转轴(304)上并与所述抱紧转轴(304)同步转动,且所述支撑底座(301)上设有用于驱动所述抱紧转轴(304)转动的抱紧驱动机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大学,未经重庆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609021.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应用射流改善流场的货运客车空气动力减阻装置
- 下一篇:一种组合式搜救机器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