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多子频带信号传输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有效
申请号: | 201910606582.0 | 申请日: | 2019-07-05 |
公开(公告)号: | CN110311877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01 |
发明(设计)人: | 康良川;史兢;邵枝晖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神经元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27/26 | 分类号: | H04L27/26;H04L47/2491 |
代理公司: | 北京律和信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46 | 代理人: | 刘兴;戈丰 |
地址: | 100086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频带 信号 传输 方法 装置 设备 介质 | ||
本申请提供高速工业通信系统的多子频带信号传输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所述高速工业通信系统主要用来解决工业现场传统总线低带宽、无法同时承载实时和非实时以及网络结构复杂的问题,高速工业通信系统可以支持IPV6地址通信,可以支持时间触发的工业控制通信,可以支持TSN,可以支持白名单、深度检测和数据加密等安全机制。所述方法包括:获取与待发送数据流对应的各个调制信号;将各个调制信号分配到各个子频带;其中,整个信号频带中的多个有效子载波划分成至少两个子频带,每个子频带包括至少一个有效子载波;分别调整各个子频带对应的调制信号的传输功率,形成模拟OFDM信号;以传输功率发送模拟OFDM信号。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高速工业通信系统通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多子频带信号传输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背景技术
现有的高速工业通信系统主要分为两类。一种为CAN总线为代表的现场高速工业通信系统,主要特点为采用总线型拓扑结构,即一对双绞线可以连接多个传感器、执行器,这种网络结构安装方便简单。
发明人发现,这种拓扑结构由于节点之间采用总线方式连接,节点的阻抗不容易做到完全匹配,会在通信中引入回波多径,对高速数据通信会有严重影响。而且直接使用基带信号进行数据传输,消除回波多径影响需要复杂的均衡技术,实现较为困难。且系统中没有专门设计加扰,交织,FEC码技术提高系统传输的可靠性,通常数据传输速率低,当传输介质为双绞线时,CAN总线通信距离40米时,最高通信速率大约为1Mbps。
另一种现场总线为实时工业以太网,该类总线系统在物理层采用了以太网传输技术,数据传输速率高,大约为10Mbps~100Mbps,通信机制大部分采用了CSMA/CD的方式。
发明人发现,实时工业以太网在单网节点多时会引起数据拥塞,使得在单网用户节点数受限。为了减少数据拥塞,需要引入交换机进行桥接,这样会造成网络拓扑结构复杂,且增加系统安装费用。实时工业以太网系统,同步机制主要使用IEEE1588同步技术,使用物理层打时间戳的方式进行同步,这种同步方式同步精度会受网络拓扑的影响,而且发送时间戳也增加了系统额外开销,该系统传输距离短,在100Mbps的速率下支持的传输距离约100米。
在总线型拓扑结构的现场高速通信系统,在传输距离较长时,由于色散和多径反射,会使信道为频率选择性衰落,图1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有衰落的信道示意图,如图1所示,每个子频带的信号质量会有很大差异,反之,在传输距离很短且多径反射不严重时,信道在频域大多为平坦特性,每个子频带的信号质量几乎相同。
发明人还发现,在实际应用中,根据不同的应用场景要求,或者要求每个子频带传输的信号质量相同;或者要求每个子频带传输不同QoS的业务数据。现有的包括上述的有线高速工业通信系统都采用了基带传输,这种传输方式在频域不能进行灵活分割调度,在高速长距离场景,色散和回波反射会对数据通信性能有严重影响,不能满足不同的应用场景要求。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高速工业通信系统的多子频带信号传输方法,包括:获取与待发送数据流对应的各个调制信号;将各个所述调制信号分配到各个子频带;其中,整个信号频带中的多个有效子载波划分成至少两个子频带,每个所述子频带包括至少一个有效子载波;分别调整各个所述子频带对应的所述调制信号的传输功率,形成模拟OFDM信号;以所述传输功率发送所述模拟OFDM信号。
作为本申请的一个方面,所述分别调整各个所述子频带对应的所述调制信号的传输功率,形成模拟OFDM信号,包括:根据各个所述子频带的功率调整系数,分别调整各个所述子频带对应的所述调制信号的传输功率,形成模拟OFDM信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神经元网络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北京神经元网络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60658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