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冷藏冷冻装置及其化霜控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605099.0 | 申请日: | 2019-07-05 |
公开(公告)号: | CN112179013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14 |
发明(设计)人: | 房雯雯;李靖;刘煜森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海尔智能技术研发有限公司;海尔智家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5D11/02 | 分类号: | F25D11/02;F25D17/04;F25D21/08;F25D2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智汇东方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91 | 代理人: | 王雪梅 |
地址: | 266101 ***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冷藏 冷冻 装置 及其 控制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冷藏冷冻装置及其化霜控制方法,冷藏冷冻装置包括:箱体,其内限定有储物间室;气流通路,其一端与储物间室连通,另一端与外部环境连通;除湿模块,用于对经气流通路流向储物间室的气流进行冷凝除湿;加热装置,用于促使除湿模块产生的结霜融化。本发明的化霜控制方法包括:获取冷藏冷冻装置的压缩机自首次开机后的累计开机时长;当压缩机自其首次开机后的累计开机时长达到预设时长阈值、且压缩机处于停机状态时控制加热装置启动,以对除湿模块进行化霜,精确地控制了除湿模块的化霜开始时间,避免了加热装置启动过早或过晚带来的不良影响。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冷藏冷冻技术,特别是涉及一种冷藏冷冻装置及其化霜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冷藏冷冻装置,例如冰箱、冰柜及冷藏柜等,是用于存储各种需要冷藏或冷冻物品的常见电器设备,广泛应用于家庭、超市及其他各行业。冷藏冷冻装置在使用一段时间后,会在其内壁上形成结霜(尤其是冷柜,其产生的结霜量更加明显)。产生结霜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在压缩机开停机时,冷藏冷冻装置内部的压力产生变化,外部环境的湿空气会通过门缝处进入到冷藏冷冻装置的内部,然后湿空气中的水分遇冷凝结成霜。结霜量大不但会导致冷藏冷冻装置的用电量增大,而且还会导致用户使用时的体验感极差。
现有技术中,常用的降低结霜量的方法是在冷藏冷冻装置的箱体上开孔,利用通气管与外界连接,通气管内添加干燥剂,通气管的通气量大于门缝处的通气量。当压缩机在工作时,让外界空气通过预装的通气管经过干燥剂除湿后进入冷藏冷冻装置内,达到除霜的目的。但该种方法存在问题是通气管内的干燥剂使用寿命很短,需要定期更换,操作难度较大,而且增加了用户的使用成本;另外直接将热空气导入到冷藏冷冻装置内,增加了冷藏冷冻装置的能耗。
为此,现有技术中出现了另外一种降低结霜量的方法,该方法是在冷藏冷冻装置中设置连通外部环境和储物间室的气流通路,并在气流通路中设置除湿模块。当压缩机运行时,外界空气经过气流通路中的除湿模块除湿后进入储物间室中,达到缓解储物间室内压力和减少结霜量的目的。当压缩机停机时,通过加热装置对除湿模块进行除霜使其恢复除湿能力。但是加热装置的启停仅仅是根据压缩机是否运行来简单控制的,丝毫没有考虑到除湿模块实际的结霜情况。因此,现有技术中除湿模块的化霜方法是非常粗略的,可能存在除湿模块化霜不彻底或加热装置加热时间过长导致热量传递至储物间室等情况。
发明内容
本发明第一方面的一个目的旨在克服现有技术中的至少一个缺陷,提供一种冷藏冷冻装置的能够对除湿模块的化霜开始时间进行精确控制的化霜控制方法。
本发明第一方面的一个进一步的目的是避免除湿模块的化霜过程对储物间室产生不良影响。
本发明第一方面的另一个进一步的目的是提高除湿模块的除湿效果。
本发明第二方面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对除湿模块的化霜开始时间进行精确控制的冷藏冷冻装置。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冷藏冷冻装置的化霜控制方法,所述冷藏冷冻装置包括:
箱体,其内限定有用于储存物品的储物间室;
气流通路,其一端与所述储物间室连通,另一端与外部环境连通,以允许外部环境中的气流流向所述储物间室;
除湿模块,用于对经所述气流通路流向所述储物间室的气流进行冷凝除湿;
加热装置,用于促使所述除湿模块产生的结霜融化;且
所述化霜控制方法包括:
获取所述冷藏冷冻装置的压缩机自首次开机后的累计开机时长;
当所述压缩机自首次开机后的累计开机时长达到预设时长阈值、且所述压缩机处于停机状态时控制所述加热装置启动,以对所述除湿模块进行化霜。
可选地,所述化霜控制方法还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海尔智能技术研发有限公司;海尔智家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青岛海尔智能技术研发有限公司;海尔智家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60509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