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采用激光织构化处理不锈钢表面的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910604803.0 | 申请日: | 2019-07-05 |
| 公开(公告)号: | CN110172719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23 |
| 发明(设计)人: | 胡天昌;李昊坤;胡丽天;张永胜;张松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C25D5/36 | 分类号: | C25D5/36;B23K26/352;C23G1/08;C23G1/19 |
| 代理公司: | 兰州智和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62201 | 代理人: | 张英荷 |
| 地址: | 730000 甘***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采用 激光 织构化 处理 不锈钢 表面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采用激光织构化处理不锈钢表面的方法,是将不锈钢部件经打磨抛光超声清洗后采用脉冲激光器加工系统进行激光表面织构处理;激光加工参数为:脉冲频率10~100KHz,激光功率9.5W,加工次数1~5次,扫描速度1~10mm/s。然后再经打磨抛光清洗、碱液处理、酸洗、活化后进行电化学沉积镀膜,得到的表面织构形貌呈圆形微坑,直径约100微米,深度1~20微米,织构面积密度10~50%。本发明利用表面织构技术,通过合理的设计加工不锈钢零件的表面几何形貌,控制镀层在不锈钢零件表面的沉积行为,改善镀层的表面粗糙度,提高了镀层与不锈钢零件表面的结合强度,进而提高了镀层的抗腐蚀性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不锈钢表面的处理方法,尤其涉及一种采用激光织构化处理不锈钢表面的方法,以提高镀层和不锈钢表面的结合力,属于电化学镀膜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不锈钢被广泛应用在建筑、家电、汽车、石油化工领域中,特别是不锈钢具有一定的防腐蚀能力,应用更为广泛。在海洋环境中,或某些极端恶劣的条件下,不锈钢也会生锈被腐蚀,进而影响设备使用,甚至造成一系列的安全隐患问题。因此,不锈钢也是需要进行表面处理的,通过表面改性处理来提高其表面防腐蚀性能。目前应用最广泛的表面处理是在不锈钢表面镀覆防腐蚀性涂层,但是不锈钢含有大量Cr和Ni,在不锈钢材料的表面有一层致密的氧化膜,氧化膜层很难被彻底去除,并且当其暴露在有水有氧环境中时极易发生再氧化,表面形成再氧化层。
在对不锈钢进行电镀之前,需进行表面预处理工艺。常规的预处理工艺有除油浸渍、预镀铜、闪镀镍等,但是这些工艺均无法满足结合力的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电镀预处理方法对于不锈钢难以提高镀层结合力的问题,提供一种激光织构化处理不锈钢表面的方法。
本发明激光织构化处理不锈钢表面的方法,依次包括以下步骤:
(1)打磨抛光清洗:将不锈钢部件先依次用300、600、1200#的碳化硅砂纸进行打磨,以保证基体具有相同的表面粗糙度;再在抛光布上进行抛光;然后在丙酮中进行超声波清洗。
(2)激光表面织构处理;将经打磨抛光清洗处理的不锈钢部件采用脉冲Nd:YAG激光器加工系统进行激光表面织构处理:激光加工参数:脉冲频率10~100KHz,激光功率9.5W,加工次数1~5次,扫描速度1~10mm/s,间距可调。激光表面织构化作为一种预处理工艺,可增加镀层与基体间的结合面积与分散界面的拉伸应力,从而增强镀层的界面结合强度,同时减小了镀层的剥落,可有效改善镀层的耐腐蚀性能。
(3)再次打磨抛光清洗:将经激光表面织构处理的不锈钢部件用1200#的碳化硅砂纸打磨,抛光布上抛光后在丙酮中超声波清洗。
(4)碱液处理:用热碱液对不锈钢零件进行清洗除油。碱液为氢氧化钠-磷酸钠的水溶液,且碱液中氢氧化钠的含量为30~50g/L,磷酸钠的含量为5~20g/L;碱液的温度控制在60~90℃,清洗时间5~20min。
(5)酸洗:将经碱洗的不锈钢部件置于酸液中超声清洗以除取氧化膜。酸液为磷酸-乙酸混合液,其中磷酸为10~20mL/L,乙酸为10~30mL/L;酸液的温度控制在30~60℃,超声波酸洗时间为5~20min。
(6)活化:将酸洗后的不锈钢部件于盐酸溶液中浸泡活化,可以防止不锈钢中有害金属离子溶出而污染镀液,有利于提高镀层结合强度。盐酸浓度为100~300mL/L,在室温下浸泡2~10min;
(7)电化学沉积镀膜:将经活化处理的不锈钢部件放入电镀液中进行镀膜。电镀液的组分及其含量为:硫酸镍150~220g/L、氯化镍10~30g/L、硼砂20~35g/L、糖精0.1~2g、十二烷基硫酸钠0.1~1g/L;电镀液的温度为40~60℃,电镀液的pH=3~5,电流密度为3~6A/dm2,施镀时间为30~90min。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60480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纳米电刷镀设备
- 下一篇:一种PCB板电镀层的制作工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