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室内的灭火涂料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910604554.5 | 申请日: | 2019-07-05 |
| 公开(公告)号: | CN110229548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9-13 |
| 发明(设计)人: | 房大维;宋宗仁 | 申请(专利权)人: | 辽宁大学 |
| 主分类号: | C09D1/06 | 分类号: | C09D1/06;C09D5/18;C09D7/61;C09D7/65 |
| 代理公司: | 沈阳杰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21207 | 代理人: | 金春华 |
| 地址: | 110000 辽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灭火涂料 室内 制备 灭火 灭火剂 消防灭火材料 硅酸盐水泥 轻质碳酸钙 滑石粉 纤维素 二氧化硅 灭火效果 成膜剂 催干剂 分散剂 硅胶粉 石灰粉 消泡剂 增塑剂 粘附性 质量份 钛白粉 微球 污染物 释放 | ||
本发明属于消防灭火材料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室内的灭火涂料的制备方法。所述的用于室内的灭火涂料由以下组分按质量份数组成:硅酸盐水泥20‑30份,灭火微球30‑60份,钛白粉8‑11份,二氧化硅25‑35份,硅胶粉3‑5份,轻质碳酸钙2‑8份,滑石粉3‑9份,石灰粉1‑3份,分散剂1‑5份,催干剂2‑10份,增塑剂2‑6份,消泡剂1‑3份,纤维素1‑3份,成膜剂2‑5份,水30‑40份。本发明灭火涂料干燥时间短,粘附性好,机械强度高,成本低,污染物少,遇火则释放灭火剂,以达到灭火的效果,且灭火效果优异。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消防灭火材料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室内的灭火涂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增长,火灾日益频发,如何有效防止和控制火灾,已成为重要的研究议题。在现代建筑中存在大量易燃材料,因此灭火涂料的大量使用成为必然趋势,灭火涂料将成为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灭火涂料能最大限度的阻止火灾蔓延并将其扑灭,有效保护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在火灾发生的时候,灭火涂料自身的特性决定了它会吸收周围的热量,使温度迅速降低,从而达到灭火的效果。而传统建筑材料表面用防火涂料还存在防火性能和隔热性能无法进一步提高的问题。因此,开发灭火涂料的就显得尤为重要。
涂料是一种材料,这种材料可以用不同的施工工艺涂覆在物件表面,形成粘附牢固、具有一定强度、连续的固态薄膜。涂料正在逐步成为一类多功能性的工程材料,是化学工业中的一个重要行业。目前,市场上只有防火涂料,但没有高效的灭火涂料,火灾一旦发生,无法迅速扑灭,而造成生命和财产的安全,所以,开发一种高效环保的灭火涂料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发明内容
针对以上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室内灭火涂料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灭火涂料干燥时间短,粘附性好,机械强度高,耐水性能、耐盐雾腐蚀性能优异。用本申请配方制备的灭火涂料,灭火效果好,成本低,污染物少。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室内的灭火涂料,所述的灭火涂料由以下组分按质量份数组成:硅酸盐水泥20-30份,灭火微球30-60份,钛白粉8-11份,二氧化硅25-35份,硅胶粉3-5份,轻质碳酸钙2-8份,滑石粉3-9份,石灰粉1-3份,分散剂1-5份,催干剂2-10份,增塑剂2-6份,消泡剂1-3份,纤维素1-3份,成膜剂2-5份,水30-40份。
进一步的,上述的一种用于室内的灭火涂料,所述的灭火微球的制备方法如下,反应釜中加入0.1-5份十二烷基苯磺酸钠、5-30份灭火剂、20-50份水,乳化反应5-30min,然后加入1-5份酚醛树脂预聚物,待微球形成,然后升温至50-110℃进行固化,待固化完成后水洗收集产品。
进一步的,上述的一种用于室内的灭火涂料,所述的灭火剂为AFFF、FP、七氟丙烷、五氟乙烷、三氟甲烷、六氟丙烷、三氟-碘甲烷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混合。
进一步的,上述的一种用于室内的灭火涂料,所述的分散剂为脂肪酸类、脂肪族酰胺类和酯类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混合。
进一步的,上述的一种用于室内的灭火涂料,所述的催干剂为二月桂酸二丁基锡。
进一步的,上述的一种用于室内的灭火涂料,所述的增塑剂为邻苯二甲酸二辛酯、邻苯二甲酸二正辛酯、邻苯二甲酸二丁酯、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邻苯二甲酸二甲酯、邻苯二甲酸二乙酯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混合。
进一步的,上述的一种用于室内的灭火涂料,所述的消泡剂为高碳醇脂肪酸酯复合物、聚氧乙烯聚氧丙醇胺醚、聚氧丙烯甘油醚,聚氧丙烯聚氧乙烯甘油醚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混合。
进一步的,上述的一种用于室内的灭火涂料,所述的纤维素为纤维素醚、玻璃纤维、玄武岩纤维、海泡石纤维、芳纶纤维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混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辽宁大学,未经辽宁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60455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