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发射端TS/FS变结构补偿网络的恒压/恒流型无线充电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1910603821.7 | 申请日: | 2019-07-05 |
| 公开(公告)号: | CN110492621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05 |
| 发明(设计)人: | 谭平安;廖佳威;谭廷玉 | 申请(专利权)人: | 湘潭大学 |
| 主分类号: | H02J50/10 | 分类号: | H02J50/10;H02M7/537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411105 湖南***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发射 ts fs 结构 补偿 网络 恒流型 无线 充电 系统 | ||
1.一种基于发射端TS/FS变结构补偿网络的恒压/恒流型无线充电系统,包括主电路部分和控制电路部分,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电路部分包括直流电源、高频逆变电路、发射端TS/FS变结构补偿网络、发射线圈、接收线圈、接收端串联补偿电路、整流电路、锂电池组,其中,高频逆变电路的输出端连接TS/FS变结构补偿网络的输入端,发射端TS/FS变结构补偿网络的输出端连接发射线圈,接收线圈连接串联补偿输入端,串联补偿输出端连接整流电路输入端,整流电路输出端连接锂电池组,所述发射端TS/FS变结构补偿网络由补偿电感L1、补偿电感L2、补偿电容C1t、补偿电容C1s、补偿电容C2、补偿电容Cp、发射线圈、切换开关S1、切换开关S2构成,其中补偿电感L1一次侧连接高频逆变器左桥臂,补偿电感L1二次侧连接补偿电感L2一次侧,补偿电容C1t一次侧连接补偿电感L1二次侧,补偿电容C1t二次侧连接发射线圈Lp二次侧,切换开关S1一次侧连接补偿电感L1二次侧,切换开关S1二次侧连接补偿电容C1s一次侧,补偿电容C1s二次侧连接发射线圈Lp二次侧,补偿电感L2二次侧连接切换开关S2一次侧,切换开关S2二次侧连接补偿电容C2一次侧,补偿电容C2二次侧连接发射线圈Lp二次侧,补偿电容Cp一次侧连接补偿电感L2二次侧,补偿电容Cp二次侧连接发射线圈Lp一次侧,发射线圈Lp二次侧连接高频逆变器右桥臂高频逆变电路的输入端连接直流电源,所述控制电路包括电流传感器、电压传感器、调理电路、A/D转换电路、FPGA控制器、电平转换电路、继电器驱动电路、开关管驱动电路,其中,调理电路输入端分别连接电流传感器和电压传感器,调理电路输出端连接A/D转换电路,A/D转换电路连接FPGA控制器,FPGA控制器分别连接电平转换电路和开关管驱动电路,电平转换电路连接继电器驱动电路,开关管驱动电路连接高频逆变器的四个开关管,所述控制电路中关于控制开关S1、S2切换准则,根据如下步骤推导该无线充电系统从恒流充电模态切换为恒压充电模态的判断条件:
步骤一,根据发射线圈和接受线圈的耦合关系以及整流桥输入电压和输出电压关系构建充电电压和发射线圈电流表达式:
其中,ip为发射线圈电流,UB为系统输出充电电压,M为发射线圈与接收线圈之间的互感,当线圈之间的间距固定时,互感可通过常规互感测量方法获取,f为系统工作频率;
步骤二,将锂电池阈值电压UBAT代入上述表达式求出系统充电模态转换对应的发射线圈基准电流:
其中,Ip为发射线圈基准电流,UBAT为锂电池阈值电压,可根据锂电池属性获取,M为发射线圈与接收线圈之间的互感,当线圈之间的间距固定时,互感可通过常规互感测量方法获取,f为系统工作频率;
步骤三,将发射线圈电流ip和Ip相比较,得到无线充电系统从恒流充电模态切换为恒压充电模态的判断条件:
ip≥Ip;
其中,ip为发射线圈电流,Ip为发射线圈基准电流,当发射线圈电流ip小于发射线圈基准电流Ip时,切换开关S1、S2处于闭合状态,当发射线圈电流ip大于或等于发射线圈基准电流Ip时,切换开关S1、S2处于断开状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湘潭大学,未经湘潭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603821.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组合式储能电站
- 下一篇:电动汽车不停车无线充电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