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车辆中高速行驶中发生碰撞的防护安全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910603618.X | 申请日: | 2019-07-05 |
公开(公告)号: | CN110293925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0-01 |
发明(设计)人: | 赵云田 | 申请(专利权)人: | 赵云田 |
主分类号: | B60R19/42 | 分类号: | B60R19/42;B62D21/15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764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中高速行驶 安全保障系数 防护安全装置 防碰撞装置 防碰撞 中高速 防撞安全装置 重大交通事故 财产安全 车辆碰撞 方案解决 防撞装置 减震弹簧 人员生命 生命财产 微型车辆 应用车辆 重力撞击 车底盘 防撞板 防撞击 横梁 撞物 追尾 纵梁 交通事故 乘车 申请 应用 安全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车辆中高速行驶中发生碰撞的防护安全装置。该防撞装置由防撞板、减震弹簧、在车底盘添加横梁、纵梁组成,是真正用于车辆中高速防碰撞、安全保障系数高的防碰撞装置,到目前为止用于安装车辆中高速防碰撞、安全保障系数高的防碰撞装置还没有公开,本技术方案解决的技术问题应用车辆在中高速行驶或承受重力撞击下,保护驾乘车人员生命财产安全装置,该防撞安全装置可应用于各大、中、小、微型车辆安装。本申请所解决的技术问题车辆在中高速行驶中出现车辆碰撞,车辆迎面撞击、追尾、撞物等,以致发生车毁人亡的惨重交通事故,本发明的防撞击系统就是减轻重大交通事故的发生,保护驾乘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的技术领域是汽车制造领域,国内的汽车工业发展已经有70年的发展历程了,国外的汽车工业发展已经有100多年了,各个汽车制造厂家虽然一直对汽车安全投入了大量的财力和人力研发,但是真正能用于车辆防碰撞安全的装置、具有安全保障系数高的防撞装置到目前是没有应用于各种运输车辆安装,也没有人提出与本申请相同的技术问题,公开与本申请相同的技术方案,本技术方案解决的技术问题就是制造一种具有安全系数高,行驶车辆在高速或相撞、追尾、重力撞物下,从而保障司机和乘车人员生命财产安全的防撞装置,该系列防撞安全装置可应用于各大、中、小、微型车辆安装。
背景技术;
现在的汽车发生碰撞时,保险杠作为最先与碰撞物发生接触的汽车零部件,承担了缓冲吸能的作用,但是现在的车辆保险杠对汽车发生碰撞时的缓冲效果不好,现在车辆的所有的防撞钢梁都只能在低速碰撞时才能发挥保护作用,一般10km/h以下算低速碰撞,40km/h以上已算高速碰撞,当发生高速碰撞后现有技术的防撞钢梁对汽车内的驾乘人员的保护力度不够,包括在防撞梁杆上设有缓冲气垫、充气装置、距离感应装置和控制器,控制器分别与充气囊装置和距离感应装置连接,虽然汽车发生碰撞的时候,充好气的缓冲气囊可以起到缓冲保护作用,但是一旦碰撞无法及时缓冲撞击力,对汽车的缓冲效果不好,会危害驾乘人员的安全,同时不方便拆卸,现有技术虽然公开了多个的发明用于安装汽车防撞前梁或后梁和防撞击装置,但是现有技术并没有一个技术方案提出对车辆的车架底盘进行添加横梁进行加固,一旦在高速行驶和撞击力大的时候,承受碰撞的车架严重变形损坏,难免对车内的驾乘人员造成伤害。现有技术的发明如201420148241.6的专利,包括括前防撞梁主体,分别固联于前防撞梁主体两端并向后延伸的两个吸能盒,每一吸能盒为前后开口的筒状结构,虽然低速碰撞时拆卸方便,但是实施起来特别复杂,对汽车碰撞时的缓冲效果不好,达不到保护驾乘人员的安全效果。现有技术一种汽车防撞前梁,提供的是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汽车防撞前梁,包括上固定板,所述上固定板的顶端左右两侧均安装有滑动杆┈,但是现有技术的受撞击的受力点在车架的最前端或最后端,在不添加附加横梁的和连接支撑轴情景下,现有技术的防撞装置只能承受低速发生的碰撞。防撞电子设置虽然在不少的车辆安装使用,在车辆发生撞击的时候,安装了电子防撞设置的车辆能及时刹住车,但是对面的高速行驶车辆难免能及时刹住车,在车辆受外来撞击力大、及撞击两侧的情况下,车架会严重变形,难免车内的驾乘人员造成伤害或危及生命。大、中型车辆在车前部设置安装了防撞梁,车后部安装的只是个标志性横杆。大、中型车安装的横梁和横杆对发生低速、轻微的追尾、碰撞能起到防护作用,现有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是车辆发生低速和轻微撞击下,从而达到保护车辆减少损失的作用,但是发生高速或重力碰撞现有技术的防撞装置确起不到任何作用。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就是解决大、中、小车辆在中高速行驶中发生碰撞、或外来撞击力大、及两侧遭遇撞击、追尾或高速撞物的情况下极大的保护司机和乘车人员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
发明内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赵云田,未经赵云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603618.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前防撞梁结构及汽车
- 下一篇:双层防弹进风格栅、进风格栅组件及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