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资源数据获取方法、装置、可读存储介质及终端设备在审
申请号: | 201910603459.3 | 申请日: | 2019-07-05 |
公开(公告)号: | CN110473112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19 |
发明(设计)人: | 张莹;朱铨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平安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Q40/08 | 分类号: | G06Q40/08;G06Q40/06;G06Q40/04 |
代理公司: | 44237 深圳中一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郭鸿<国际申请>=<国际公布>=<进入国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福田***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资源文件 资源数据 目标产品 账户 获取请求 接收用户 响应信息 预设数据 计算机技术领域 处理压力 存储介质 用户反馈 用户推荐 终端设备 最优化 预设 服务器 智能 返回 | ||
本发明涉及计算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资源数据获取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终端设备。所述方法包括接收用户针对目标产品的资源数据获取请求,资源数据获取请求包括目标产品中各账户对应的第一资源文件份数;获取各账户对应的第一预设数据,并根据各第一预设数据和预设资源总数据调整各账户对应的第一资源文件份数,得到各账户对应的第二资源文件份数;向用户反馈第二资源文件份数,并接收用户针对第二资源文件份数的响应信息;若响应信息为接收第二资源文件份数,则根据第二资源文件份数确定用户在目标产品中可获取的第一资源数据,并将第一资源数据返回至用户对应的接收账号,以智能地为用户推荐最优化的资源文件份数,降低服务器的处理压力。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计算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资源数据获取方法、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及终端设备。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用户一般会将不同类型的资源文件分别存储于目标产品所对应的多个账户中,当需要按照用户的获取意愿和指定要求从目标产品中获取对应的资源数据时,往往需要确定各账户能获取的资源文件的份额,从而根据资源文件的份额来获取资源数据。在用户获取资源数据时,现有服务器在满足用户的获取意愿时,就有可能不符合指定要求,这种情况下需要退回用户重新调整份额,然后服务器重新计算核实是否符合指定要求,如此反复进行,对于用户来说需要反复修改和操作,影响了用户体验。而对于服务器来说,针对同一用户的数据修改次数将较多,在用户数量多的情况下,会对服务器造成较大的处理压力。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资源数据获取方法、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及终端设备,能够智能地为用户推荐最优化的资源文件份数,减少数据修改次数,提高用户体验,降低服务器的处理压力。
本发明实施例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资源数据获取方法,包括:
接收用户针对目标产品的资源数据获取请求,其中,所述目标产品包括多个账户,每一个所述账户包括所管理的同种文件类型的多份第一资源文件,所述资源数据获取请求包括所述目标产品中各所述账户对应的第一资源文件份数;
获取各所述账户对应的第一预设数据,并根据各所述第一预设数据和预设资源总数据调整各所述账户对应的第一资源文件份数,得到各所述账户对应的第二资源文件份数;
向所述用户反馈所述第二资源文件份数,并接收所述用户针对所述第二资源文件份数的响应信息;
若所述响应信息为接收所述第二资源文件份数,则根据所述第二资源文件份数确定所述用户在所述目标产品中可获取的第一资源数据,并将所述第一资源数据返回至所述用户对应的接收账号。
本发明实施例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资源数据获取装置,包括:
获取请求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用户针对目标产品的资源数据获取请求,其中,所述目标产品包括多个账户,每一个所述账户包括所管理的同种文件类型的多份第一资源文件,所述资源数据获取请求包括所述目标产品中各所述账户对应的第一资源文件份数;
文件份数调整模块,用于获取各所述账户对应的第一预设数据,并根据各所述第一预设数据和预设资源总数据调整各所述账户对应的第一资源文件份数,得到各所述账户对应的第二资源文件份数;
文件份数反馈模块,用于向所述用户反馈所述第二资源文件份数,并接收所述用户针对所述第二资源文件份数的响应信息;
资源数据返回模块,用于若所述响应信息为接收所述第二资源文件份数,则根据所述第二资源文件份数确定所述用户在所述目标产品中可获取的第一资源数据,并将所述第一资源数据返回至所述用户对应的接收账号。
本发明实施例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可读指令,所述计算机可读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前述第一方面所述资源数据获取方法的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平安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平安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60345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